十月中旬,深圳公布數百億專項資金馳援上市公司計劃后,如星火燎原,政府主導的全國性紓困行動也由此拉開帷幕。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不完全統計,以深圳馳援為紓困時間起點,約兩個月的時間內,截至12月7日兩市有68家上市公司披露“受援”公告。兵貴神速,其中有約30家已經實施援助完畢,初步脫離質押困境。從紓困資金量和馳援進度推進看,紓困“大戲還在后頭”。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包括券商、保險、私募、紓困債在內的紓困產品已達32個,入場產品規模逾千億元。如果再加上各地國資金融平臺與券商規劃在途資金,全國紓困整體規模或將達5000億元。
此外,從公告提取數據來看,A股兩市,10月份公司公告紓困事宜6項;11月份相關紓困公告則達到62項;12月至今日是16項。紓困加速推進趨勢明顯。
紓困標準各異
從受援上市公司注冊地來看全國紓困進度。深圳作為馳援計劃首倡之地,再加上廣東上市公司資源豐富,廣東因此成為目前馳援公司最多的省份,共逾40家,浙江、江蘇、山東等省緊隨其后,但都未上10家。
此外,包括湖南、河南、河北、四川和陜西等多地在內的資產管理公司也都針對紓困民企展開了行動。
紓困資金會遴選什么樣的上市公司進行扶助?深圳的要求是三點:第一,必須是在深圳市工商登記注冊的實體經濟領域優質A股上市公司,包括高新技術企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傳統產業和現代供應鏈等領域的上市公司;第二,上市公司應生產經營狀況良好,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第三,實際控制人無重大違法違規和重大失信記錄。
北京海淀區要求“市場化原則為主、堅持一企一策”,對遇到困難的重點企業提供支持幫扶。湖南的馳援標準是“三優”: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秀團隊的上市公司。
以東方財富Choice的紓困概念板塊做數據分析。該板塊目前包括成份股64只。成份股中,截至2018年三季度,盈利的公司57家,虧損公司7家;前三季度凈利潤上億的公司27家,最高的公司是康得新,盈利約22億元。
分行業來看,獲援公司中比例靠前的產業有,電子設備及元件公司17家、計算機行業8家、化學制品及制藥企業6家、通信設備4家、環保4家。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同時從地方政府方面獲悉:國資馳援目的是對遇到短期資金困難的優質公司進行緊急市場化救助,但政府也不想救助存在惡意圈錢套現跡象的上市公司。據了解,上市公司申請扶助,因為條件不達標被駁回的現象并不鮮見。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國資的救助方向會根據地方各自的優勢產業不同而進行調整,比如湖南目前獲援公司主要集中在優勢的文教、智能產業。
馳援方式多樣
當前紓困資金的馳援方式根據受助公司情況大致從三方面入手:債權、股權和債股混合。
債權類紓困是以股權質押的形式為上市公司大股東續貸,或者是向債權人購買大股東現有的股票質押的收益權、購買大股東發行的可交債等。
股權類則是購買大股東的股權,一種是作為戰略投資受讓股權,另一種是與出讓方約定好在一定價格購回。這當中也可有多種配套的設計。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10月1日至今披露的86項紓困事宜,其中42項屬于質押融資;24項屬于股權轉讓;7項屬于借款;4項屬于債權轉讓。其他還有少量增資增持選項。
一位受援上市公司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目前質押融資和借款方式受上市公司青睞,因為此種方式落地速度較快,能快速緩解企業流動性壓力,而且受助企業在股權方面不必承受壓力。
比如,湖南兩家以借款為主的獲援上市公司拓維信息和天舟文化,從申報到款項到賬,均在一個月內落定。
雖然國資通過股權方式馳援大多強調不謀求上市公司控制權,也不協助任何第三方謀求對公司的控制權。但涉及股權變動后,相對推進進度較慢,上述24項股權轉讓紓困事宜,目前大多在意向和簽署協議階段,完成權益變更的寥寥無幾。
不考慮執行進度,僅從額度考量,目前來看,斬獲國資馳援最大單的應該是康得新。
康得新11月8日公告,為紓解大股東高質押率困境,化解上市公司風險,康得集團與張家港城投、東吳證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張家港城投擬以自籌資金及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合計總金額不超過27億元,以股權受讓、債權承接或股債結合等方式為康得集團提供流動性困境紓解。
概念板塊平穩
當初全國紓困計劃推開以來,很多投資人擔憂部分市場資金借機炒作紓困概念,地方政府同樣有此擔憂。證券時報記者就曾從接近湖南省政府人士處獲悉,省里要求馳援市場化運作,并嚴禁借機炒作紓困上市公司股票。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紓困概念板塊成份股60日漲幅為正的20家,漲幅最大的為*ST尤夫,漲幅77.87%;60日漲幅持平和為負的44家,跌幅最大的是康得新,跌幅為43.21%。
考慮到紓困行動大部分在11月份啟動,調取更具即時性的20日漲幅數據看,上漲成份股33家,最大漲幅為美芝股份的31.96%;下跌成份股29家,最大跌幅仍然是康得新,下跌29.90%。
從東方財富11月12日建立的紓困概念指數來看,最高點為1050.10,最低點為931.65,昨日收盤指數為973.60,波動幅度并不大。
也就是說,從二級市場來看,政府啟動的紓困行動并未帶來上市公司股價的大幅波動。
從公司層面來看,多家上市公司已經依靠政府馳援渡過難關,并對紓困計劃表示由衷感激。
長沙第一批首家受助企業,拓維信息創始人、董事長李新宇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長沙市政府的本次支持打破常規,創新模式,落地速度很快,“如果不是在長沙,我們可能很難熬過這個冬天”。
此外,質押數據也可以顯示“紓困效應”。參照中國結算數據,截至11月末,A股全市場質押股數達6406.53億股,環比下降0.37%,是2015年2月以來的第一次環比下降,打斷此前延續45個月的連續增長態勢。
19:17 | 豪恩汽電:公司已成立深圳市豪恩機... |
19:17 | 橫店東磁:公司有在關注各類光伏+... |
19:17 | 三聯虹普:公司將繼續聚焦主業,持... |
19:17 | 三聯虹普:公司經營數據的變化主要... |
19:17 | 沈陽機床:截至4月20日公司股東人... |
19:17 | 唯科科技:公司高度關注并積極推動... |
19:09 | 極米公益電影院項目持續推進 助力... |
19:04 | 浩豐科技:通過AI技術創新構建智能... |
19:04 | 中金公司發布《2024年度社會責任暨... |
19:03 | 河北雄安雄極未來智能機器人產業投... |
19:02 | 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 |
19:02 | 阿里旗下丹鳥物流注冊資本增至約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