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琳
12月15日,*ST德奧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更換2018年度審計機構的議案》。考慮到公司經營情況和整體審計的需要,且基于公司目前經營困境,需開源節流,提高工作效率,經公司審計委員會提議擬更換公司年度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
時值2018年年末,*ST德奧的現狀仍難以讓投資者看到轉機——2018年業績預計虧損5000萬元-7000萬元;目前公司主要銀行賬戶被凍,又尚未有明確的債務重組方案。隨著2018年年底的到來,公司還將會有數筆債務到期,屆時可能引發新一輪債務逾期。
由于2017年度*ST德奧凈資產為負值,2018年5月份,公司已被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措施,根據退市新規,若*ST德奧今年凈資產繼續為負,則將因為連續兩年凈資產為負而被暫停上市。
深圳市公司治理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隆安(深圳)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暫停上市后,公司若想恢復上市需再同時滿足兩個條件,即2019年財務年報實現盈利,而且凈資產為正值。”
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2018年,對于*ST德奧無疑是多事之秋。自3月份公司銀行貸款逾期開始,多米諾骨牌效應迅速發酵:多名高管相繼離職、重大資產重組告吹、業績虧損、公司及高管被公開譴責、主要銀行賬戶被凍結、訴訟接踵而至。
*ST德奧此前披露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1月份至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43億元,同比下滑5.8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403.56萬元,同比下滑54.04%。公司預計全年虧損5000萬元-7000萬元。
不過,彼時*ST德奧仍對債務重組抱有較大期望,公司表示,正在全力推進債務重組工作,并稱“不排除在第四季度達成債務重組的可能性”。由于截至2018年9月末,*ST德奧尚存有息借款類債務本息合計4.97億元,若債務重組達成,對公司2018年度凈利潤必將帶來積極影響。
然而,此后幾個月,*ST德奧的困境不僅未能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反而越發艱難,11月14日,公司更是由于主要銀行賬戶被凍結觸發其他風險警示。
據*ST德奧公告,11月12日,公司在收到法院傳票后,對包括銀行賬戶等在內的資產進行自查,發現公司12個銀行賬戶均被凍結,這其中包括公司于中國建設銀行開設的基本戶。基本戶被凍結后對公司的正常運行、經營管理造成較大的影響。由于主要銀行賬戶被凍結,公司股票也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公司尚不排除后續其他賬戶或資產被凍結的情況發生。
面對目前種種不利局面,*ST德奧也只能與各方加強溝通,爭取早日解除被凍結賬戶并恢復正常狀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公司一直在推進相關債務重組等工作,但是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與債權方達成債務重組協議,也未形成明確的債務重組方案。
此外,2018年年底公司將會有數筆債務到期,而根據*ST德奧目前情況,公司并不具備償還能力,如果無法達成和解或債務重組,屆時可能出現新一輪債務逾期,有可能引發相關債權人進一步發起訴訟并申請對公司資產、銀行賬戶進行司法強制措施等情況出現,并由此帶來一系列連續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ST德奧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凈資產為負值,同時截至2018年9月底,公司凈資產為-2.24億元。如果在2018年底前,*ST德奧凈資產無法轉正,公司將面臨暫停上市風險。
被資本“玩壞了”
*ST德奧前身為伊立浦,2008年上市。在伊立浦時期,公司通過OEM/ODM/MDM的模式為小家電品牌商提供模具制造、產品研發、生產及營銷服務,也做出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其產品涵蓋七大系列,得到了市場的一定認可。公司業績雖然較為平淡,但基本上是業績下滑和增長更迭出現,僅在2009年出現了一次虧損,虧損金額3841萬元。
2013年,*ST德奧原發起人股東通過股份協議轉讓的方式引入了新的控股股東梧桐翔宇。新股東提出了“通用航空項目五年戰略規劃”,并計劃2018年在最安全的民用共軸直升機、無人機領域成為全球的制造商。
但是,此后幾年時間里,公司的通航業務也未有太大的起色。2015年公司虧損2165.45萬元。此后由于沒有持續的資金投入,造成前期設立的各通航業務主體未能實現商業化運營,連續多年虧損,公司于2017年中止了對通航業務的投入。
在這期間,*ST德奧還經歷了由于控股股東梧桐翔宇股權結構發生變化,公司實際控制人由張佳運變更為宋亮。而在宋亮接手后,*ST德奧立刻啟動重大資產重組項目,擬收購珍愛網100%股權,不過最終該次重組以折戟而告終。
回顧*ST德奧這些年的曲折經歷,深圳某私募行業研究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ST德奧曾經主營小家電,雖然規模與盈利遠不如同城的美的,但經營狀況健康,有穩定的收入、現金流,后來隨著一撥撥的資本玩家不斷折騰,現在基本上被玩壞了,面對即將到來的暫停上市,前景十分令人擔憂。”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