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5日,新潮能源年度股東大會上,中國A股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記錄,作為一家在A股上市的公眾公司,超過62%的股東參與了股東大會投票,超過85%的廣大中小股東推選劉珂為非獨立董事,隨后董事會又以全票通過劉珂當選董事長一職。同時,劉珂同時還擔任公司總經理、法人定代表人。
然而,這半年來,新潮能源的家卻并不好當。“不能否認,新潮能源的能源產業轉型是成功的,在國際油價持續暴跌時收購了美國優質的油氣資產,在這一點上,當時的管理層功不可沒,但我接手新潮能源的管理工作以后發現,在轉型過程中,管理層在公司治理上的瑕疵也不容忽視。”劉珂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4年,還是一家三線城市房地產公司的新潮能源,在時任管理層帶領下不懼低油價向油氣行業發力轉型,在成功收購美國兩大油田后,徹底剝離其他業務,主要精力放在石油主業。
據2018年三季報顯示,新潮能源實現營業收入35.60億元,同比增長506.71%;實現歸母凈利潤6.51億元,同比增長454.96%。新潮能源稱,營收以及凈利的大幅增長,主要原因為美國孫公司油氣銷售收入大幅攀升,主營業務貢獻突出。
新潮能源的轉型是成功的,這一點國內外主流媒體都曾給予了充分認可。然而,就在新潮能源邁向國際化大中型能源公司的路上時,一些公司過快擴張導致的一些管理瑕疵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劉珂表示:“新管理層是廣大中小股東的真正代表者,目前的主旨就是在監管機構的指導下實現歸位,一是實現股東權利的歸位,包括股東提案權、知情權、表決權;二是實現管理層職責的歸位,管理層應精耕主業,專注經營,最大限度回報廣大投資者;三是實現企業價值的歸位,油價三年創新高,新潮能源股價三年創新低,股價未能真正體現企業價值,我們要實現企業價值的回歸,回報廣大投資者。”
12月18日晚間,新潮能源公告稱,公司收到北京高院下達的應訴通知書,原告恒天中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北京正和興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債務糾紛,因新潮能源曾為正和興業回購恒天中巖權益事宜提供擔保,被追加為被告;原告請求判令正和興業向恒天中巖支付回購價款及違約金共計6.77億元,并判令新潮能源就該筆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對此訴訟,新潮能源在公告中表示,關于上述訴訟提及的擔保,未經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公司現任董事會在收到上述應訴通知書之前對該擔保不知情。公司現任董事會正在積極核實該擔保的具體情況,將根據核實的情況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新潮能源董秘張宇告訴記者,現在此事真實情況還在核查中,我們會盡快查實,積極應訴,并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保護公司以及投資者權益。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經理介紹,新潮能源公司資產的質地還是非常不錯的,前管理層的一些管理瑕疵再疊加目前市場大環境比較差,現在應該是新潮能源最艱難的時候,目前的處境已經是壞到不能再壞。
“接手新潮能源的管理工作以后,新管理層就把強化基礎管理,防范經營風險作為階段性重點工作,也積極應對解決暴露出來的風險,刮骨療傷雖然短時間看會非常痛苦,但上市未來公司治理會更加規范,發展也更穩健長遠。”劉珂說,“新管理層會以德、識、才、學選人用人,以法、理、情處事斷事,合法合規,恪盡職守,忠誠、底線、勤勉、共贏”。
近期,一些風險點不斷爆出,但新潮能源在美的石油投資進展穩健。
從三季度報看,公司著重加大了對頁巖油田的投入,三季度新投產生產井均在頁巖油區塊,新投產數量36口,頁巖油總井數達到299口,較去年同比增長108%。生產井數量增加,直接促進原油產量和天然氣產量增加。公告顯示,報告期內新潮能源油氣當量產量實現1074.72萬桶,同比增長340.78%。其中開采銷售原油932.35萬桶,同比增長333.13%。開采銷售天然氣142.37萬當量桶,同比增長398.49%。
值得注意的是,新潮能源三季度開采量與銷售量數據一致,不但實現油品銷售零庫存,同時保持公司充分的現金流,公司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高達32.37億元。
“新管理層上任以來,潛心于主業,專注于精細化管理,與前期高點對比油價下跌30%的情況下,油田業績節節攀升。我們已走在正確的路上,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劉珂表示。
資料顯示,劉珂任中金創新(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經理等多個職務,并擔任數十只創投基金、并購基金合伙企業執行事務合伙人委派代表。這位投資經驗豐富的新董事長,是否能夠不負中小股東所托,帶領新潮能源走出困局,投資者拭目以待。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