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劉釗)4月29日晚間,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爾生物”)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達6.89億元,同比增長0.30%,環比增長37.30%。非存儲新產業不斷釋放動能,同比增長13.92%、環比增長27.35%,戰略轉型效果顯著。在去年同期高基數壓力下,公司展現了良好的發展韌性,業務發展繼續向正常軌道回歸。
持續的科技創新和堅定的國際化戰略帶來了組織能力的提升和業績成果的兌現。今年第一季度,公司扭轉海外市場2024年度的下滑態勢,海外收入同比增長9.88%、環比增長8.99%,多品類發展動能逐漸顯現。此外,在業務結構升級和全流程降本增效之下,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0.84個百分點,環比提升2.24個百分點,歸母凈利潤率和扣非歸母凈利潤率環比亦分別提升4.55、5.31個百分點。
科技創新驅動業務結構升級 三大產業支撐高質量發展
2025年一季度,海爾生物在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戰略下持續推進永續經營,其中生命科學板塊收入3.54億元,環比增長53.28%;醫療創新板塊收入3.32億元,環比增長24.26%。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持續投入也帶來了強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齊頭并進,為公司中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低溫存儲業務一季度環比持續改善,呈現持續恢復態勢。公司以AI、大數據等數智技術驅動,賦予傳統低溫存儲產業新活力,例如搭載AI技術的第四代生物樣本庫“生命方舟”,解決了行業長期存在的空間利用率低、樣本應急轉移安全度低、樣本通量低的難題,目前已落地北京、大連等地。
在“內生+外延”模式下,海爾生物也由低溫存儲向多品類非存儲類新產業快速拓展。2025年一季度,公司采漿耗材、用藥自動化、實驗室耗材和儀器等業務延續增長態勢。同時,公司加大技術研發投入,為場景方案類業務后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在智慧實驗室場景,通過接入AI Agent實驗室智慧云大腦,為用戶帶來一站式的定制化服務,助力科研活動安全性、合規性和效率的提升;面向智慧醫院場景,海爾生物打造出醫院數智用藥全場景方案,構建起AI驅動的動態庫存管理系統,實現儲存、分發、用藥全流程覆蓋。
同時,海爾生物積極布局CGT與血液等未來產業:在細胞治療領域,推出智能全自動細胞培養工作站,落地多家機構;血液產業方面,通過AI+智慧血液管理系統提升采供血效率,并加速產學研共創,拓展血液治療及檢測場景。
全球市場組織體系深化 國際競爭力穩步提升
在行業周期性調整壓力之下,海爾生物以用戶需求為核心,海內外協同發展,通過深耕用戶運營與品牌升級實現韌性增長,并依托本土化布局增強全球競爭力,不僅穩固了基本盤,更在生命科學領域構筑起多維競爭力。報告期內,公司國內市場收入4.82億元,環比增長54.98%,海外市場收入2.04億元,環比增長8.99%。
在國內,海爾生物繼續夯實直面用戶的能力,持續提升場景方案的交互、定制和持續服務能力,保障了公司在不利的市場環境下把握結構性機會,報告期內,公司AI智慧疫苗接種全場景方案進入貴州,數智場景方案優勢繼續擴大。另一方面,通過加大品牌營銷推廣力度,公司的品牌力和競爭力不斷加強,獲得更多頭部用戶青睞,驅動業務逆勢突圍。
在海外,依托全球化網絡,海爾生物本土化布局正釋放戰略紅利。通過實施“一國一策”策略,公司快速洞察并響應本地用戶需求,構建本地技術響應機制,增強區域交付能力,獲得更廣泛的國際認可,實現從低溫存儲產品向多品類協同發展的轉型升級。近日,海爾生物低溫保存箱和血液冷藏箱兩類產品還獲得全球首張歐盟醫療器械法規(MDR)認證證書,為其后續進入歐盟、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市場提供了助力,進一步鞏固了在生命科學與醫療創新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編輯 張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