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019年經貿熱點論壇”在北京會議中心召開,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徐曉蘭、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曲維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傅彤等專家學者就當前國內外經貿熱點、新技術與新業態等話題展開交流。會上,“數字科技”、“工業互聯網”、“高質量發展”等熱詞受到廣泛關注。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傅彤在現場發表主題演講時闡釋了“數字科技”的價值,她認為,數字科技將成為新的引擎,為經濟長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引領產業發展的未來。
通過創新拓展科技服務范圍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傅彤認為,創新可以孕育新動能,在創新中占主體地位的是企業,尤其是科技創新企業,即那些產品或服務的技術含量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企業。科技創新企業不僅在技術上持續獲取創新成果,也能不斷拓展科技服務的范圍。
作為最早踐行零售數字化的科技創新企業之一,京東的核心商業邏輯是對零售產業供應鏈進行數字化改造,預測消費者需求和偏好并反向反饋給供應端,讓產品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并減少供應鏈中間環節和商品層層調撥次數,從而極大地降低整個零售產業的供應鏈成本,提升效率,改善用戶體驗。
“京東的技術力量在零售領域取得成功,自然延伸到與零售關系密切的金融領域。”傅彤解釋,京東數字科技從京東內部孵化而來,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依托零售產業的數字化,建立基于數據的以風險定價為代表的科技能力,推出了以白條為代表的創新業務,實現無人工審核授信和放款,為京東體系內的商戶和客戶改善金融體驗。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時,實現相關資產的壞賬率和資損水平低于行業平均值50%以上。
第二階段是向金融機構輸出自研的風控解決方案,將金融科技能力擴展到京東體系外,累計服務700多家各類金融機構。
第三階段,京東數字科技基于前期沉淀的技術基礎,向更多實體產業領域進行拓展和迭代,構建數字化的商業集群,將服務擴展到企業、行業、政府等。目前京東城市已經為北京、天津、南京、福州、宿遷等三十座城市提供技術服務,幫助城市提高運轉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并與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聯通等多個大型國有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數字科技助力工農業創新發展
依靠傳統的增長方式,部分實體產業已經開始面臨增長瓶頸。傅彤認為,數字科技可以幫助實體產業實現突破,獲得新的增長動能。董希淼表示,數字科技正在成為一個經濟熱詞,也將是科技發展的新趨勢。數字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數字科技將進一步賦能實體經濟,最終成為經濟發展提質增效、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與新途徑。
中國是世界養豬生產和消費第一大國,每年生豬出欄約7億頭,占全球總出欄量的一半以上。傅彤表示,相比發達國家,中國的養殖成本較高,養殖產出效率有較大提升空間。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也明確提出了,要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農業科技創新力量,推動智慧農業自主創新。
據傅彤介紹,京東數字科技旗下的京東農牧,在智慧農業核心技術攻關與裝備創制方面實現了一系列創新。京東農牧開發的智能養殖解決方案,已經簽約吉林精氣神、哈爾濱信誠、重慶六九畜牧、四川元寶等養殖企業。從效果上看,這套解決方案可以幫助養殖企業節約30%以上的人力成本,節約飼料成本8%-10%,把生豬出欄時間縮短5-8天,把每頭豬的飼養成本降低80元,如果推廣到整個中國的養豬業,每年可以節約行業成本至少500億元。
傅彤還介紹了數字科技在城市領域的應用案例。中國火力發電量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0%左右,全國有超過1000家火電廠,運行著超過2000個火力發電機組。火力發電消耗了大量煤炭,同時產生了很多污染排放。由于火力發電的過程非常復雜,如何利用數字科技優化火力發電,是一個業內公認的難題。
傅彤表示,為解決這一難題,京東數字科技旗下的京東城市歷時10個月艱苦研發,最終研發出了一套優化方案。這套方案已經申請了三項國家專利,并在2018年的中國人工智能峰會上獲得了創新獎。
目前,京東城市的火力優化方案,已經在南寧一家火電廠通過了國家能源集團專家組的驗收,實際運行結果顯示,鍋爐熱效率提高了0.5%。而如果可以在全國推廣,每年可為國家節約70億元的燃煤消耗和污染治理費用。
“數字科技能夠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新的推動力,通過創新的方式引領未來。”傅彤認為,一路走來,京東數字科技一直在借助數字科技幫助更多的行業實現互聯網化、數字化、智能化。下一個階段,京東數字科技仍將推出更多的科技產品和創新的解決方案,幫助農業、工業、服務業降本增效。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