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10時,在江西南昌江信國際金融大廈——中江信托總部召開了雪松控股中江投資者懇談會,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張勁攜雪松及中江信托高管到現場與投資者交流,稱立即啟動對中江信托歷史遺留問題專項行動,對投資者負責到底。
同時,在媒體見面會上,張勁首度披露了中江信托目前逾期項目具體情況:35個逾期項目涉及本金總規模79億元,涉及投資者約2400人。
張勁還披露,未來中江信托將會做一些特色化、差異化的信托業務,尤其是基于雪松控股上下游產業場景支撐的供應鏈金融,進而提高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地位。
盡全力解決逾期項目
4月22日,隨著中江信托股東工商資料的變更,雪松控股正式成為持有中江信托71.3005%股份的控股股東,距離去年11月底銀保監會正式批準中江信托股東變更歷時4個月。
剛完成工商變更,張勁就馬不停蹄從國外飛來南昌,解決收購中江信托之后面臨的首要棘手問題——多個逾期項目兌付問題。
張勁表示,據統計,中江信托目前最新逾期項目產品約35個,總規模約79億元,累計涉及投資者約2400人。
中江信托為何有這么高數量項目風險暴露?張勁認為,除了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是因為中江信托此前“股東缺位”管理導致。
逾期項目將如何處置,如何拿回本息,成為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張勁表示,將全力支持中江信托啟動歷史遺留問題專項行動,“我個人將作為中江信托歷史問題的第一負責人”,解決逾期項目大體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在未來3個月內(即7月22日前)全面組織信托計劃委托人信息登記,及時優化后續服務,處理好逾期信托項目問題,委托人將2019年4月22日前已出現逾期的信托計劃項下的相關利息權利轉讓給雪松控股,由雪松控股保障支付投資者在本金兌付前的利息(按原信托合同約定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及付息頻率)。
第二步,完成上述信息登記及相關利息權利轉讓周期后的6個月內(即2020年1月22日前),雪松控股推動中江信托以包括向雪松控股轉讓契合雪松控股自身產業發展的債權、向資產管理公司轉讓債權、以及追索信托計劃原債務人等多種方式有序解決,雪松控股確保支付投資者全額本金。之前投資者未能兌付的利息,由雪松控股先行在相關公告正式發布一周之內予以墊付,后補相關手續。
同時,張勁表示,一定按照銀保監會的相關監管要求,堅持不剛兌原則。
謀求供應鏈特色信托路
“雖然中江信托的逾期產品項目確實比預期的多,但是并不后悔。因為收購中江信托后對于雪松控股8000多家上下游的企業協同發展將更加有利。”4月22日張勁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在回答證券時報·信托百佬匯記者關于收購中江信托具體價格提問時,張勁表示,外界報道的收購價格為200億、300億等數據都不真實,都存在誤差,中江信托的收購價格是根據凈資產、總資產和一些綜合系數最后確定,因此收購中江信托的價格目前還沒有最終確定。“坦誠來說遠遠沒有到兩三百億,我們也不是土豪,看到金融牌照就往上面砸錢,至于100億元以內還是以上,具體價格需要等盡職調查結束后才知道。”
張勁表示,雪松控股作為一家實業企業,最大的業務板塊是大宗商品(黑色、有色金屬、能源)供應鏈,供應鏈場景中涉及非常多的共生共存企業,尤其是小企業由于缺乏抵押物和金融機構對其不能夠精準識別,融資難問題突出。
“金融機構很難做供應鏈進入,主要是供應鏈金融是基于產業和應用場景的,雪松拿下信托牌照后,信托業同質化和競爭也很激烈,我們認為只有走差異化和特色化金融才能生存壯大。”張勁表示。
“信托服務于供應鏈8000多家企業,業務足夠做。”張勁表示,基于大股東多年布局供應鏈優勢,風險也在可控范圍。
擬更名和改組董事會
據了解,雪松控股入局后,擬對中江信托進行更名、改組董事會和增資等一系列支持舉措。
據記者了解,中江信托原董事長裘強已辭去董事長職務,但仍擔任該公司董事,目前由賈俊任代理董事長。
“在所有中江信托工作的董事會成員中,只有1個在工作,其他全部退休了,不換人的話,董事會就無法運行了,一定會和其他股東商量改組董事會。”張勁表示,中江信托將會繼續充實人員,“不會大換血,更不會大裁員,而是為了業務繼續發展進行增員,已經跟中江管理層進行了充分的溝通。”
同時,張勁表示,希望將中江國際信托更名為雪松國際信托,“這些還需要等待工商局的核準”。
張勁表示,目前對于中江信托而言,風險管控處在第一位,“雪松控股已經與中江捆綁在一起了,我們珍惜這樣一張金融牌照,平衡風險項目與規模,我們首先看重發展質量,盈利不是目前的首要考慮問題”,他認為恢復聲譽只能通過誠心誠意獲得投資者諒解。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