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越來越‘聰明’,采煤工作面需要的人越來越少了。”在山東能源棗礦集團付村煤業的3上1009工作面,生產科長劉亞運對記者說。
換上工作服,穿上雨靴,戴上頭盔、礦燈和呼吸器,記者“全副武裝”跟隨劉亞運乘坐罐籠,來到480米深的井下,步行前往約兩公里之外的采煤工作面。然而,一路上記者卻沒有見到其他人,直到在位于井下巷道中的集控室,才看到幾名工人正在忙碌。
“我們在這里的時間,比在采煤一線多。”技術員張強勇說,去年5月底,付村煤業的“智慧礦山”開工建設,1009工作面經歷了生產流程再造。他們在集控室,像開車一樣拉動操縱桿,就能遠程操作各種設備完成截割、落煤、運輸等工作,徹底告別了現場操作、打點啟動等傳統流程。
繼續前行抵達采煤工作面,記者正趕上停機檢修。走到6米多高的液壓支架前,劉亞運告訴記者,采煤作業需要確保36噸重的支架隨進度向前移動。以前工人需要根據支架的動作順序,逐步按下各個按鈕;現在支架自己就能跟著采煤機前進,比人工操作更精確。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一個生產班組有30多個人,現在只有7個人。”1990年出生的劉亞運說,人雖然少了,但生產能力只升不降,7個人每天可采煤一萬噸。在“機器換人”、智能化開采等生產方式的推動下,付村煤礦取消了夜班生產這一采掘業的傳統;一線采煤工人都換成了年輕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的看家本領,除了采煤,還有跟各種智能化機器打交道。
在劉亞運看來,用不了太久,煤礦生產就可以實現無人化。他指著井下隨處可見的攝像頭等傳感設備說,生產中源源不斷積累的數據,正在讓機器邊工作邊“學習”、越來越聰明;巡查、維護等工作,將來也可以交給機器人。
“國家的經濟建設,離不開煤炭的穩定供應;但從安全角度,在井下采煤的人越少越好。越來越聰明的機器、越來越智慧化的采掘業,正在讓煤炭生產越來越安全。”他說。
23:42 | 金河生物上半年營收凈利均創歷史新... |
23:42 | 三暉電氣子公司斬獲機器人設備銷售... |
23:42 | 量子之歌決定收購Letsvan剩余全部... |
23:42 | 海外市場頻傳捷報金城醫藥國際化提... |
23:42 | 緊抓發展契機 杭氧股份加強氫能業... |
23:42 | 道道全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同比大增逾... |
23:42 | 著力完善小家電生態體系 比依股份6... |
23:42 | 蘋果首次關停中國直營店 手機廠商... |
23:42 | 港口運行效率提升 大灣區汽車出口... |
23:42 | 5G-A商用跑出“加速度” |
23:42 | 百強房企前7個月銷售額超2萬億元 5... |
23:42 | 化妝品新規8月1日起施行 業界預判...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