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內地涉房企業上市迎來高峰期。
僅6月24日當天,雅居樂旗下雅城集團有限公司、榮盛發展旗下榮萬家生活服務、合景泰富旗下合景悠活均首次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再次出現扎堆上市的景象。
據新京報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已經有20家涉房企業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其中,12家為房地產開發相關企業,8家為物管企業,這也意味著今年也將有多家涉房企業陸續登陸港交所。
上市闖關呈現兩極化:“蚊型”房企VS千億房企
今年以來,中宏控股、大唐地產、祥生控股、中天建設集團、實地地產、三巽控股、領地集團、金輝控股、上坤地產、鵬潤地產、綠城管理、雅城,12家涉房企業陸續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函。
在這些赴港上市的企業中,不乏“千億房企”祥生控股,其營收在2019年達到355.2億元,也有“蚊型房企”鵬潤地產等,營收尚在幾億元;也有被稱為“代建第一股”的綠城管理,以及建筑類公司中天建設集團,還有專注于綠色園林設計和家裝的雅居樂旗下雅城集團有限公司。
其中,業績“成色”較好的房企祥生控股,是房企千億陣營最后一家未上市的內房企業,其高增速優勢明顯,2019年凈利潤增幅達到649.8%。如果祥生沖刺上市成功,或將成為今年年內最大的內房股IPO。
而地產界的老兵、沉寂許久的金輝控股也開啟了上市之路,作為TOP40房企中少有的未上市房企之一,2019年,金輝集團以全口徑銷售金額888.6億元,位列榜單第40名。
此外,作為地產“老兵”富力地產聯席董事長張力之子張量所掌管的實地地產也赴港IPO,這家成立于2006年的房企終于開啟了上市之路。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實地地產2019年全口徑銷售額為119.6億元,位列第153名,2017年-2018年分別為201.1億元、275.19億元。
“新面孔”大唐地產、三巽地產、上坤地產等區域型布局的房企也逐步進入公眾視野。其中,大唐地產在去年年底遞交上市申請表后,今年5月21日二次交表,其主要布局在廈門、福州等海西經濟區,在全國擁有82個項目,2019年年營收額達到81.08億;三巽集團根植于安徽省,在2018年年銷售規模剛過百億元,擁有36個項目,2019年營收額為31.09億元;而上坤地產則扎根上海,主要布局長三角地區,2019年營收額為75億元。
涉房企業申請上市時間及營收情況列表
物管企業上市潮持續,受資本市場追捧
趕在上半年的最后時間,榮盛發展旗下榮萬家生活服務、合景泰富集團旗下合景悠活均于6月24日首次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請。
同日,正榮集團旗下正榮服務集團有限公司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金科智慧服務赴港IPO申請也獲中國證監會受理。今年上半年,還有弘陽服務、金融街物業、建業新生活、燁星集團等多家物管企業通過港交所聆訊。
業內人士指出,近三年來,港交所青睞物業服務類公司,不僅估值高,而且股價表現較佳。尤其是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物業板塊的價值再次受到認可,港股物業板塊逆勢上漲。截至6月24日,中奧到家、時代鄰里、濱江服務等物管股年內漲幅超80%,超過一半物業股年度漲幅超50%。其中中奧到家年度漲幅更高達173.8%。
物管企業申請上市時間及營收等情況列表
在物業股受歡迎的背景下,房企繼續熱衷分拆物業板塊上市,但不同企業的規模、盈利等情況差別較大。6月24日晚間同時交表的兩家物管企業,業績表現也有所差異。
其中,規模較大的是榮盛發展旗下榮萬家生活服務,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榮萬家生活服務實現收入分別為7.09億元、8.79億元和12.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32.8%;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192萬元、7487萬元和1.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2.2%。
而合景悠活的復合增長率更高。2017年到2019年,合景悠活實現收入分別為4.63億元、6.59億元和11.2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55.8%;實現凈利潤分別為4414萬元、7968萬元和1.85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04.7%。
有效時限、高負債率成房企赴港上市“難關”
房企扎堆赴港上市也并非都是一帆風順,仍然有許多難關要“闖”。
首先,赴港上市是有時間限制的,如果公司未能在遞表后6個月內完成上市,則需要重新提交申請。此前,中小型房企中,萬創國際已經四次IPO闖關失敗,海倫堡中國、奧山控股兩次IPO未果,三巽控股、港龍地產、大唐地產則在今年招股書失效后迅速更新,并在今年5月、6月期間二度遞表,IPO闖關之路都頗為曲折。
此外,從遞交上市申請表的房企來看,多數房企存在負債率高攀的問題。以實地地產為例,近三年來,其凈資產負債率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3809%減至2018年12月31日的533%,但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仍為225%。
同時,大唐地產在2017-2019年的凈負債比率分別為1087.9%、408.8%及119.2%,負債總額分別為257.79億元、297.51億元及339.55億元,對應資產總值264.26億元、311.56億元以及370.39億元。
與物管企業受到追捧不同,近年來,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業的企業上市并不受資本市場青睞,即便順利通過遞表、問詢、聆訊,上市房企或許還要面對認購不足、開盤遇冷、股價破發等更多考驗。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