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10月22日,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發布首份《共同富裕視角下的中國普惠型財富管理市場研究報告》。報告稱普惠型財富管理指面向普通大眾的公募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是當前普惠市場的主力軍,2020年底規模分別占我國資管行業的20.1%、16.2%,合計高達36.33%。
“這意味著,普惠型財富管理市場在我國還處于發展初期,有廣闊的增長潛力和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黨委書記胡濱建議,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大力發展普惠型財富管理產品,高度關注農村地區的特殊需求,并與互聯網及科技公司開展合作,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在投教內容、形式上實現優勢互補,改變傳統投教“賣力不討好”的兩難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報告》在業內首次提出“普惠型財富管理”的概念,并進行了系統性研究。據介紹,普惠型財富管理市場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產品具備低成本、易獲取、高透明、標準化和風險合理等特點,現階段規模最大的產品類型是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
據統計,截至2020年末,我國資管產品總規模達到123萬億元,較2010年末增長近10倍。其中,公募基金規模19.89萬億元,公募銀行理財產品24.75萬億元,合計占資管產品總規模的36.33%。
兩者在不同銷售渠道的存續規模分布上,呈現集中度高、銀行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特征。銀行和基金公司直銷合計擁有近90%的市場份額,其中銀行占據70%,排名第三、第四的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和券商市場份額占有量分別為6.53%和3.47%。不過,近年來第三方代銷平臺發展迅速,成為銀行、券商等渠道的有益補充。
《報告》認為,財富型管理服務的本質是以客戶為核心,解決客戶不同生命周期的財富管理需求,需要多元化的渠道包括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平臺等合作共贏。
不過,《報告》也指出,雖然我國公募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總體發展較快,但相對于美歐等發達國家的基金規模和我國居民財富規模,其未來增長空間巨大。特別是近幾年發展迅速的公募基金,也還處于做大規模蛋糕的初期。
“在未來的發展中,除繼續鼓勵和支持更多的金融機構參與到普惠型財富管理市場中以外,銀行和公募基金也應加快數字化轉型,為財富管理市場提供更多的普惠性金融產品和服務,提升普惠型財富管理的市場規模。”《報告》也提出,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及科技公司開展合作,提升行業的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強投資者教育。
(編輯 孫倩)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