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蘇向杲
2月11日,保險板塊(申萬二級行業分類)再次逆勢走強,當天上漲2.98%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實際上,今年以來截至2月11日,保險板塊已悄然上漲9.02%,漲幅位列A股各大板塊第6位。
從各路資金對A股保險股的操作情況來看,外資加倉趨勢明顯。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2月11日收盤,外資對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壽持倉量較去年12月31日分別增加51.2%、25.3%、15.4%、13.6%、8.7%。
從外資凈買入額來看,被市場稱為“保險茅”的中國平安由于年內24個交易日連續上榜滬港通當日十大活躍成交股,因此其被外資的凈買入額也易于計算,年內合計凈買入額達49億元,凈買入額位列A股保險股第一。
外資大幅加倉
保險股年內漲9%
2021年,保險股經歷了過去10年中“最黑暗”的一年,全年股價重挫39%,跌幅僅次于教育行業,位居各行業第二位。不過,2022年開年以來,保險股大有否極泰來的跡象,年內股價一掃去年的萎靡走勢,大幅上漲9.02%,板塊漲幅位列A股第6位。
從年內不同保險股的具體漲幅來看,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人保分別上漲10.3%、6.3%、5.0%、5.0%、3.6%。不難看出,中國平安年內的漲幅最大,拉動保險板塊上漲。
隨著股價回暖,中國平安總市值重上萬億元臺階,也是目前A股唯一一家總市值超過萬億元的保險股。截至2月11日,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的總市值分別為10162億元、8932億元、2774億元、2154億元、1273億元。
保險股的回暖離不開各路資金的增持。以外資為例,今年以來,外資對A股五大保險股悉數進行了加倉。從凈買入額來看,年內的24個交易日,外資對中國平安的凈買入額高達49億元。
由于其他4只A股保險股未連續上榜當日十大活躍股,只能通過估算得出它們被外資的凈買入額,根據區間最低股價乘以區間合計被增持股份數保守估算,年內外資對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保、中國人壽的凈買入額分別超過8億元、3.4億元、2.3億元、1.4億元。
除外資之外,個別保險股也通過回購以提振股價。2月8日,中國平安公告稱,截至1月31日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A股股份7776.51萬股,占本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42%,已支付的資金總額合計人民幣38.99億元(不含交易費用)。
目前,基金、券商等機構年內對保險股的加倉情況暫不得而知。不過,今年1月底各基金披露的去年四季度持倉數據顯示,早在去年四季度,基金就降低了對保險股的減配速度。
平安證券非銀團隊表示,2021年四季度,保險板塊全基金持股比例為0.40%,減持力度邊際放緩。全基金持倉前五的保險股從高到低依次為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人保。
盡管基金放緩了對保險板塊的減持力度,但截至去年末,基金對保險股仍呈超低配態勢。根據平安證券研報,從基金配置比例來看,2021年四季度,基金對保險板塊的低配程度基本環比持平,若以滬深300流通市值為標準,保險板塊的標配比例是3.88%,但目前只低配3.48個百分點。
低估值優勢凸顯
但尚未構成抄底的充分條件
隨著股價回暖,投資者對保險股后市的分歧開始加大。
在中國平安等保險股的股吧,有投資者認為,目前保險股“正在崛起”“拐點已至”。不過也有投資者認為,保險股基本面沒有好轉,年初的反彈并不能持久,后市應該“沖高賣出”。
保險股現在的配置價值到底幾何?從機構和業內人士的觀點來看,目前保險股的利好因素與利空因素交織,行業雖有低估值的優勢,但基本面的反轉還有待時日。
從具體利好來看,目前保險板塊有三大利好:一是保險股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當前的市盈率(TTM)分別為8.4、17.3、10、9.7、8.4。二是給保險股帶來負面影響的房地產業的政策邊際影響有所緩和。三是保險業資產端壓力有所緩解,具體表現是利率有觸底反彈跡象。
內資研究機構認為,保險股年內的反彈就是受益于低估值。頭部券商中信證券2月12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今年保險股反彈主要源于市場對低估值板塊配置需求。經過2021年股價大幅下跌以后,主要保險公司負債壓力和資產風險已充分體現,凈資產背后的資產負債表具有真實干凈的價值。”
盡管目前保險股處于歷史“極低估值”階段,但多家內資機構認為,目前的低估值并不構成抄底的充分條件。
中信證券認為,壽險公司以代理人渠道為代表的銷售模式遭受沖擊,尚未見底;新模式的探索還在過程中,尚未建立起來,右側(配置策略)尚未到來。
綜合多家研究機構及業內人士的觀點,目前影響保險股基本面的負面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今年一季度保費增速大概率承壓,主因是人力、基數等因素致使“開門紅”新單承壓;二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保險股作為強周期行業,勢必會受到影響;三是各大險企的轉型成果顯現還需要時日;四是疫情反復,影響保險業展業。
中國精算師協會創始會員徐昱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今年一季度保險業保費增速存在以下幾個隱憂:一是去年一季度受新舊重疾險切換影響,保險業猛推業務價值較高的重疾險,推高了保費基數,今年一季度保費增速承壓。二是,去年以來,各地惠民保等創新型產品大面積鋪開,這些產品保費較低但保額較高,對重疾險等產品形成一定的替代效應。三是,宏觀經濟的下行壓力,會從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影響保費增長速度。
在險企人士看來,目前對保險業影響巨大的壽險業發展模式亟需迭代升級、進行深層次改革。
太保壽險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王光劍認為,近年來壽險業發展環境顯著變化,人力驅動、產品驅動、競賽驅動的模式面臨可持續發展困境,高增員、高價值產品、高投入的產出效率越來越難以為繼,帶來的是低留存、低繼續率和低投入產出的現狀。
國泰君安等多家機構認為,目前保險股的低估值構成了一定的安全邊際,但低估值尚未構成抄底壽險股的充分條件。
中信證券認為,未來3年至5年,保險業基本面存在三種情景。一是樂觀情景: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養老相關需求帶來新增長曲線,目前布局壽險股可實現估值修復,并分享新一輪增長周期。二是中性情景:目前配置壽險股估值處于合理區間,可能分享壽險公司總體略超過10%的ROE回報。三是悲觀情景:壽險需求持續低迷,利率環境和資產風險再度出現較大問題,目前不應該布局壽險股。結合目前中國的經濟環境,這三種情景都可能出現,行業整體看,低估值尚未構成抄底壽險股的充分條件。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