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尚伃
見習記者 于宏
將閑置資金用于理財投資,已成為上市公司資金管理的普遍策略。上市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通常包括結構性存款、銀行理財、券商理財等多個類型。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雖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總規(guī)模相比去年略有下降,但券商理財產品的吸引力仍不斷增強,尤其是券商收益憑證,更是受到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青睞。
券商理財產品受青睞
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6日,已有1139家上市公司認購了理財產品,金額合計達8888.54億元(包含到期后再投,下同),與去年同期相比,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數量下降15.32%,認購理財產品的總金額下降29.11%;其中,結構性存款合計獲認購金額最多,為5809.63億元,有891家上市公司認購。
盡管整體認購規(guī)模有所“縮水”,但上市公司對券商理財產品的熱情卻未減反增。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購買券商理財產品的金額占認購理財產品總金額的比例穩(wěn)步攀升,已從去年同期的6.21%提升至6.36%。具體來看,今年以來,已有267家上市公司購買了券商理財產品,認購金額合計達565.53億元,其中,有33家上市公司認購券商理財產品的總金額均超過5億元,有6家上市公司認購券商理財的金額均超10億元。
在認購券商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重慶市涪陵榨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涪陵榨菜”)以29.3億元的認購金額位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廣東世運電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運電路”),認購金額為28億元;迪阿股份有限公司認購金額為22.74億元。此外,杭州福斯特應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晶合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認購金額分別為12.4億元、11.5億元和10.9億元。
收益憑證優(yōu)勢凸顯
對于券商理財產品認購比例上升的現象,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理財師曾衡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今年以來對券商理財產品的購買熱情有所提高,主要是因為券商理財收益率的優(yōu)勢,隨著存款利率的下滑,券商理財產品憑借較好的收益率脫穎而出,能夠幫助上市公司實現較高的投資收益;同時,資管新規(guī)的實施打破了剛性兌付,使得結構性存款規(guī)模縮減,而券商理財產品則順勢崛起,成為上市公司資產配置的‘新寵’。此外,券商理財的安全性和流動性較高,還具有產品種類多樣、風險控制得當等優(yōu)勢,因此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睞。”
從具體產品來看,上市公司購買的券商理財產品以收益憑證為主。收益憑證是券商在柜臺或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tǒng)向符合條件的投資者非公開發(fā)行、按約定還本付息的債務融資工具。公開信息顯示,涪陵榨菜年內認購了27只券商理財產品,其中26只屬于收益憑證,來自申萬宏源、海通證券、國元證券等券商,期限從3個月到1年不等;世運電路年內認購了42只券商理財產品,均屬于收益憑證。
對此,曾衡偉告訴記者:“整體來看,券商收益憑證和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收益率大多超過3%,遠超市面上的結構性存款和大額存單。同時,能夠讓上市公司在享受理財收益的同時,確保資金的高效運轉,風險性較低,因此較為受歡迎。”
除了收益憑證外,上市公司購買的券商理財產品往往還包括券商的集合資管管理計劃和單一資管管理計劃,能夠滿足不同上市公司的個性化需求。世運電路等多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表示,通過購買理財產品進行適度的現金管理,有利于公司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獲得一定的投資收益,為股東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yè)績穩(wěn)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wěn)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chuàng)...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jiān)會公布《證券期貨業(yè)統(tǒng)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wěn)、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yè):第五屆監(jiān)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jiān)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