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明
一、宏觀經濟基本面總體運行良好
2018年1月份-2月份,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我國經濟在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對外貿易等方面都表現不俗,取得了“開局良好”的局面,這說明我國經濟繼續呈現出“底部企穩回暖”的態勢。
第一,工業企業發展態勢良好,新動能快速增長。2018年1月份-2月份的經濟回暖首先體現在工業企業的發展方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2%,較上年同期高出0.9%。與工業企業回暖相伴的是,傳統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弱項發展迅速。例如,2018年1月份-2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4%,集成電路和工業機器人則分別保持了33.3%和25.1%的增長率,新能源汽車產量更是達到了增長178.1%。這些都說明,中國經濟正在嘗試著走出一條逐步擺脫傳統產業的弊端、拓展經濟增長新動能、新領域的新路徑。
第二,固定資產投資止跌回升,經濟前景向好。經濟企穩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固定資產投資開始轉變連續下跌趨勢,據統計2018年1月份-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7.9%,扭轉了去年全年一路下跌的趨勢。特別是,民間投資增長8.1%,是自2016年以來首次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2017年全年的6%的增長率有大幅提升。這表明,十九大順利召開后,各類主體的預期穩定,投資活力有所加強。
第三,外貿大幅改善,助力我國經濟回暖。2018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延續了去年以來的改善和復蘇,對于1月份-2月份的經濟表現有所幫助。1月份-2月份,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高達16.7%。并且,從出口的結構來看,也有所改善,占出口總額的58.4%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了18.0%。在全球經濟回暖的背景下,外貿有望繼續改善。當然,不得不承認的是,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變化當中,隨著發達國家的制造業回流計劃和個別國家“貿易戰”的展開,也為中國未來的外貿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第四,各類信心指數高位平穩,未來經濟形勢預期看好。由中央銀行公布的企業家信心指數顯示,2018年1月份-3月份企業家信心指數繼續保持高位上升的態勢。消費者信心也保持在高位平緩狀態。而與消費升級和市場需求相關的商務活動指數均位于較高景氣區間。這些說明,總體來看,各類市場對于未來經濟保持著較為樂觀的預期。
第五,房地產價格有“抬頭”趨勢,控房價任務依然艱巨。2018年1月份-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9.9%,其中,住宅投資增長12.3%。相較于去年同期,全國、東部、中部和西部的住宅價格分別上漲了10.69%、14.18%、12.86%和15.11%。由于房地產市場價格不僅牽動著萬千老百姓的生活,而且也直接關系到“防止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攻堅戰役是否能夠取得勝利,值得高度關注和警惕。
第六,價格保持相對穩定,工業利潤增長壓力有望緩解。從2月份的數據來看,導致2月份CPI漲幅較大的因素主要是短期性的,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基數效應和春節與極端天氣的疊加效應。如果將2018年1月份-2月綜合來看,CPI同比漲幅只有2.2%。但是,從經濟運作規律來看,由于從2017年10月1日起國家開始調整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為未來物價溫和上升提供了基礎。從工業企業價格來看,PPIRM(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和PPI(生產者價格指數)之間的缺口越來越小,這意味著工業企業的成本壓力有所緩解。綜合CPI與PPI、PPIRM的走勢,PPI同比增速進一步平穩回調,物價總體走勢相對溫和。
第七,M1-M2“剪刀差”回落,實體經濟有所復蘇。從2018年1月份-2月的數據來看,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背景下,M1和M2的同比增長率開始下降,其中M1增長率從2010年1月份最高峰的38.96%,波動性下降至目前的8.5%,M2增長率也是從2009年底最高峰時期的27.68%一直下降到目前的8.8%。M1的增長率和M2的增長率的趨同,固然有許多短期性的因素,但是,從長期來看,有兩個因素預示著經濟的穩中向好:一是,微觀企業盈利狀況轉好,實體經濟開始出現復蘇,持幣待投現象有較大緩解。二是,房地產市場降溫,M1和M2之間出現轉移效應。上述兩種因素都和實體經濟的復蘇有關。
二、長期向好依賴于實體經濟,機構改革成為絕佳契機
總體來看,2018年開局,我國經濟實現了“開局良好”。然而,也必須看到,我國經濟正處在弱復蘇向強復蘇過渡的階段,2018年開局“穩中向好”的局面與政策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有關,“穩中向好”的基礎尚不牢固,依然有待加強。從長期來看,經濟運行中一些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并沒有解決,我國經濟“乍暖還寒”,可能呈現出“短期穩中向好”和“長期結構問題”并行的情景。
在新常態背景下,表現得尤其突出的問題是,實體經濟仍然面臨一系列發展的障礙和困難。2013年以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比重從2015年5月份的65.4%一路下跌至目前的60.4%,整整下降了5個百分點,而累計增速則從2013年年底的23.1%,一路下跌至2016年的3.2%,2018年1月份-2月份,雖然同比增長8.1%,有所回升,但是基礎仍不牢固。此外,近年來外資吸引不力。2017年1月份-12月份,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長7.9%(折美元同比增長4%)。12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下降9.2%(折美元同比下降8.8%)。2018年1月份,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0.63%。這一現象折射出體制改革的諸多困境,值得高度警惕。
從客觀來看,當前制約實體經濟發展更多的是長期累積的諸多制度障礙,如融資困境、體制成本較高、所有制歧視、進入壁壘依然存在等等。應該說,這些問題在過去已經被各界人士充分認識到了。為什么這些問題在現實中卻總是不能破除呢?根本問題在體制機制,亟待改革。
2018年是十九大之后的第一年,是改革開放的四十周年,也是新時代中國改革大規模重啟之年。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背景下,機構職能更加明確,頂層設計更加合理,可以預期,在這一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最難啃的一些骨頭,比如包括簡政放權、降低稅負、國有企業改革、進入壁壘放開、土地制度改革、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工作將得到不斷推動,如果真正能夠推動大規模的改革,那么,新一輪的制度紅利將會激活發展的內生動力,將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經濟中的系列深層次問題,打造經濟的新動能,釋放新的制度紅利以保證未來中國宏觀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21:15 | 日久光電:第四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21:15 | 日久光電: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15 | 力芯微: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告 |
21:15 | 瀾起科技: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15 | 嘉益股份: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 |
21:15 | 霍萊沃: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 |
21:15 | 煌上煌:2024年度股東會決議公告 |
21:15 | 華夏幸福: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 |
21:15 | 申聯生物:累計回購公司股份341737... |
21:15 | 日科化學: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1210... |
21:15 | 慕思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426597... |
21:15 | 良信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86188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