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23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學術論壇暨博智宏觀論壇年會上表示,當前服務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產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成為核心任務。為釋放我國經濟增長潛力,應從促進服務業發展、推進新技術和傳統領域融合等方面發力。
形成高質量人力資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1978年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已經歷四十年快速增長,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與前沿發達經濟體相比,從人均意義上看我國發展水平還不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存在較大差距。
會上發布了《2035: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與路徑》報告。報告基于“終端產品(GFP)”分析框架,以發達經濟體各階段樣本為基礎構建分階段終端產品標準結構。劉世錦介紹,與標準結構相比,我國目前基建與房地產投資比重過高,居民居住、流通、文化體育娛樂等享受型消費比重偏低。
事實上,我國經濟正處于深刻轉型過程中。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表示,2014年消費居GDP貢獻率第一位,去年消費對GDP貢獻率達58.8%,高出投資將近一倍。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驅動型轉為消費拉動型。
“此時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服務業漸成第一大產業,2017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1.6%。”曹遠征表示,從各國經驗看,此階段面臨最大挑戰是全要素生產下降。在此情況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成為核心任務。
曹遠征表示,如何形成高質量人力資本,將是維持經濟可持續增長關鍵。“服務業擴張不單指以吃喝玩樂的方式,更重要的是生產性服務業擴張。在這一方面,我國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仍有待考驗。”
釋放經濟增長潛力
劉世錦表示,到2035年之前,我國應在消費總規模不斷擴大過程中,降低基建、房地產投資和食品、衣著類生存型消費支出占比,提高享受型消費占比。我國政府消費應向公共服務領域傾斜,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教育、醫療等發展型消費需求。
為釋放我國經濟增長潛力,劉世錦建議,一要提升人力資本,促進收入可持續增長;二要提升城鎮化質量,促進服務業發展;三要充分發揮后發優勢,促進新技術和傳統領域融合;四要促進基本需求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五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加社會和民生型支出比重。六要防范房地產泡沫,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盡管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高速增長可能性較小,但我國經濟仍有較大潛力。”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表示,一是人才潛力。二是創新潛力,新的產業和發展模式增長較快,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傳統產業增速下滑。三是服務業發展潛力,近年來服務業占比呈上升趨勢,漸漸主導經濟增長。四是區域發展潛力,2007年以后,東部地區GDP占比呈回落走勢,中西部地區GDP占比呈上升走勢,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也會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潛力。
21:15 | 日久光電:第四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21:15 | 日久光電: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15 | 力芯微:2024年年度股東會決議公告 |
21:15 | 瀾起科技: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15 | 嘉益股份: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 |
21:15 | 霍萊沃: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公... |
21:15 | 煌上煌:2024年度股東會決議公告 |
21:15 | 華夏幸福: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 |
21:15 | 申聯生物:累計回購公司股份341737... |
21:15 | 日科化學: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1210... |
21:15 | 慕思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426597... |
21:15 | 良信股份:累計回購公司股份86188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