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的升息靴子還沒有落地,石油價格就已經趴下。在前兩日狂跌6%的基礎上,12月18日紐約WTI原油期貨再次重挫7.30%,創下16個月的最低點;同日,布倫特原油期貨暴跌5.62%,創出14個月的最低位。原油價格如此斷崖般的跳水行情其實只是進入四季度以來全球石油市場跌宕波瀾的場景之一,在過往兩個多月的時間內,國際能源領域上演的大戲可謂精彩紛呈。
先是美國對沙特揚起制裁大棒,國際油價因此很快完成牛熊轉換并用12連陰刷新了史上最長連跌紀錄。緊接著,為了阻止油價跌勢,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了自明年1月起減產120萬桶/日的協議,油價僥幸維持在了50美元/桶的心理關口??蓻]等市場緊張神經得到片刻放松,歐佩克的創始成員國卡塔爾宣布從明年1月份起退出歐佩克。而更能吸睛的新聞是,作為國際能源格局大調整的里程碑式事件,美國一舉摘掉戴了75年的石油進口國帽子,并華麗轉身為石油凈出口國。按照美國能源部的說法,美國日均出口原油和成品油已達900萬桶,超過了同期美國進口原油和成品油的880萬桶,同時今年美國原油日均產量將達到1170萬桶,超越沙特登上全球產油國老大的位置。
石油市場上多種力量的博弈除了直接引起油價的上下翻飛以及間接導致美元、非美貨幣與大宗商品價格的應時起落等常態變化外,更在深度上推動著原油市場主體結構發生空間位移。尤其是美國從凈進口國到凈出口國的角色切換,將會在不長的時期內引導國際能源市場發生自上個世紀70年來以來最重大的歷史洗牌,各種競爭力量由此進行重新組合,市場份額也會出現再次切割,最終催生出全球能源市場新格局。
首先,美國把持石油出口國地位對國際能源市場甚至全球的影響力將愈來愈大。曾幾何時,美國通過對沙特提供軍事保護的條件換取了石油與美元掛鉤的特權,形成了“石油-美元”體系,因此,很多情況下美國是通過美元的升值來間接壓制油價上漲從而對沖國內經濟增長成本的,但美元的升值又必然帶來本土企業出口競爭力弱化以及貿易逆差放大之痛。因此,表面看上去美國使用美元這個金融“武器”十分風光,實際背后產生的機會成本并不小。但獲得了石油出口主動權后,美國就可以擺脫對美元的路徑依賴,轉而通過直接調控石油產量來影響國際市場油價,不僅會有效降低干擾成本,豐富調節貿易平衡的政策工具,而且美元與石油還可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珠聯璧合,構造出美國影響全球的“雙足”模式,甚至不排除在美元金融霸權的基礎上誕生出為美國所掌控的石油霸權。
其次,美國在國際能源版圖上地位的凸顯且上升為主導國際石油市場的主角,必然引導全球原油供應體系的再配置。目前影響石油價格的基本力量是“歐佩克+”,即石油輸出國組織各成員國和俄羅斯等非歐佩克成員國,其中主要角色就是沙特與俄羅斯。但是,在美國如今獲得了全球石油生產與出口的主控權后,原有的“歐佩克+”就演變成了沙特、俄羅斯和美國“三駕馬車”并駕齊驅的格局,也就是被西方媒體形象稱之為“駱駝+北極熊+禿鷹”組合,三國的石油產量共占全球的40%。這樣,今后歐佩克在制定產量政策時,將不得不看“美國的臉色”行事。
再次,石油供應版圖的變局將倒逼歐佩克內部強化合作緊密度。歐佩克最初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團結亞、非、拉地區產油國成員共同對抗美英等西方石油壟斷資本的剝削和控制,如今,市場的控制權又重新回到了美國手中,不能不讓歐佩克失落有加,由此也提醒歐佩克成員國所將要面臨的全新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歐佩克15個成員國的石油日產量約為3200萬桶,占全球份額不足40%,與高峰時期相比已經縮水兩成之多,市場地位不斷下滑,作用力日漸式微。更為重要的是,歐佩克成員內部現在很難“用一個聲音說話”,彼此心中各有各的“小九九”,無論是每一次的增產還是減產決策,最終達成一致都是困難重重。尤其是卡塔爾宣布“退群”,更讓人們對歐佩克的凝聚力產生了不小的質疑。盡管卡塔爾的退出對歐佩克的石油產量調節不構成實質性影響,但的確構造了不太好的示范效應。如今,美國對原油市場的影響力顯著提升,歐佩克有被邊緣化的可能,要維護自己的市場話語權,歐佩克只有在克服原先存在的道德風險和搭便車問題基礎上加強自身合作。
第四,市場價格的博弈勢必推動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的深度利益關聯。美國上升為影響石油產能的主導力量,意味著石油價格走低的可能性大大增強,但這樣的市場走向顯然不符合歐佩克的期望,從而驅動著歐佩克與非歐佩克成員之間進一步強化合作關系。統計顯示,目前歐佩克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俄羅斯石油產量占世界產量的八分之一,兩者之和占世界總產量的近一半;尤其是沙特和俄羅斯的石油產能占到全球總量的1/4,兩國在原油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一直占據主導位置。為了防止美國對自己話語權的侵蝕與稀釋,無論是歐佩克還是俄羅斯,都存在加強合作的愿望。據悉,歐佩克與俄羅斯正在考慮簽訂一份期限為10年至20年的長期協議,而且沙特和俄羅斯也正致力于達成永久性的石油聯盟。因此,動態地觀察,今后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的合作將不只是停留在產量協議上,而是有可能在彼此石油公司的股權投資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第五,新的動態市場競爭將敦促石油出口國加強與石油進口國的合作。在美國增強了石油產量話語權并制造出油價下行預期的同時,伴隨著非化石能源開發成本的降低以及對石油替代作用的增強,全球消費石油占比的減少將不可避免,由此將進一步推低石油價格,而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歐佩克以及非歐佩克成員國所愿意看到的。不僅如此,出于降低進口成本的目的,原油需求端的力量聚合也正在發生。據悉,作為全球最大和第三大原油進口國,中國和印度已啟動正式協商程序,積極謀求成立“買油國俱樂部”,以增強談判博弈力,而且“買油國俱樂部”未來還將邀請日本和韓國加入。用戶端多種因素的混搭與組合很可能將石油賣方市場話語權推入一個不可逆轉的下降軌道,從而決定了產油國只有不斷主動拓展與消費國的合作空間并不斷調整互利政策才能繼續在國際能源市場贏得一席之地。
最后,石油作為地緣政治的標配色彩在新的能源競合版圖下顯得更加濃烈。對于中東這一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產地,美國除了施以軍事保護的柔性手段外,更多地采取了戰爭打擊與經濟制裁等強權做法,由此背上了不少的道德罵名。不過,占據了石油供應主體的位勢后,美國對中東事務的控制將變得更主動,手法上會更加隱蔽與高明,比如美國完全可以通過石油產量的調控影響中東地區的任何一國財政收入,從而施加自己的絕對影響力。另外,美國還將運用石油出口優勢擴大對歐洲市場的覆蓋率,以蠶食與擠出俄羅斯在歐洲的輻射滲透;而俄羅斯也將借助管道網絡優勢,增強對中國、日本等亞洲市場的布局。對于中國而言,基于美國全球石油貿易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以及其明顯的價差優勢,同時出于平衡中美貿易平衡的目的,動態上勢必加大對美國的原油采購。依此看來,未來石油的重要性更多的是體現在國家安全戰略圖譜中,而不僅僅是純粹意義上的經濟發展依賴。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23:33 | 北上廣深同步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