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22日正式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及《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以下合稱《資管細則》),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專家認為,《資管細則》是一項承前啟后的規則,既保留和整合了過往各類規章、制度和行業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又針對近期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做出了新的調整和規范。它將成為未來指導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的基礎性文件,有效促使行業回歸“投資管理”本源。
多方面作出完善
相比征求意見稿,正式出臺的《資管細則》做了多方面完善。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一是適度放寬私募資管業務的展業條件,包括降低投資經理、投研人員數量要求等。二是允許資管計劃完成備案前開展現金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三是優化組合投資原則、完善非標債權類資產投資限額管理要求。四是考慮私募股權投資(PE)業務特殊性,在初始募集期、建倉期、委托資金投入期限等方面,給予一定靈活性。五是允許商業銀行資產管理機構、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等擔任資管計劃的投資顧問,推動平等準入。此外,還完善了部分操作性安排,如明確賬戶名稱、增加份額轉讓規則等。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細節與征求意見稿相似,保證資管新規政策延續性和不同資管產品平等準入原則,有助于實現資管產品的統一監管,減少監管套利。
潘向東認為,《資管細則》正式發布顯示監管態度的轉變,從強監管方向出現邊際寬松,例如降低了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從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的門檻,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消除資本市場不確定性、修復市場行情、緩解非標投資融資的進一步下滑、穩定社融增速。監管政策微調,有利于實現券商資管、私募基金、公募基金子公司、期貨公司等機構存量資管業務平穩過渡。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認為,《資管細則》強化對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按照“向上穿透最終資金來源,向下穿透最終資金投向”的原則,要求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確實履行投資者適當性義務,禁止向風險識別能力差和風險承擔能力弱的投資者銷售相關資管計劃;加強信息披露工作,禁止承諾收益保障;規范投資運作和業績報酬提取,從而在募集銷售、信息披露、投資運作等環節加強對投資者保護。
促使行業回歸本源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負責人田利輝認為,《資管細則》正式出臺能消除資管問題不確定性。也能有效統一同類資管業務監管標準,切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防范系統性風險。
“‘統一規制’是《資管細則》最大特色。”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業務總監魏星表示,一方面,作為《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配套文件,《資管細則》在降杠桿、去通道、消除多層嵌套、穿透管理等方面與指導意見保持原則一致,確保相關規則在證券期貨行業有效落地;另一方面,《資管細則》也是首份將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貨公司私募資管業務納入統一管理的監管文件,將徹底解決多年來證監會管理下不同類型持牌機構開展私募資管業務的規則和標準不統一問題。
專家認為,《資管細則》有效促使行業回歸“投資管理”本源。
對于《資管細則》正式出臺帶來的影響,潘向東認為,一是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的頒布,有助于消除監管套利,將會加速傳統通道業務收縮。二是《資管細則》限制資管產品杠桿比例,投資限額管理、流動性指標管理、信息披露等強風險防控給從事私募資管帶來凈資本壓力,短期內對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規模和產品帶來一定影響,長期來看由于設定緩沖期,并不影響其盈利能力。三是加速行業轉型。隨著《資管細則》頒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將積極成立資管子公司,成為資管行業重要組成部分。四是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發行私募資管產品時,逐步從通道業務向主動管理型資管業務轉型,除不斷主動管理能力外,對其風控合規也在提高。
“《資管細則》出臺,規范了機構經營,適度放寬展業條件,加強對投資者保護和業務風險防控,有利于吸引更多機構和投資者進入。”卞永祖認為,對存量業務實行“新老劃斷”,避免對市場造成過大影響,給市場帶來更多資金和良好預期。
對經營機構來說,卞永祖認為,展業條件適當降低可讓更多機構開展證券期貨業務私募資管業務,拓展收入來源,對投資者保護以及內部合規風控要求提高,使相關機構加強業務能力和經營能力等硬實力建設。
行業應主動調整業務思路
“《資管細則》能同時從投資者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出發,兼顧防范系統性風險和防止資管業務過度震蕩。”田利輝表示,在力圖實現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存量資管業務平穩過渡的同時,能進一步提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管業務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水平。
因此,對于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來說,田利輝認為,需認真學習并落實《資管細則》,具體工作需明確問題導向,細化指標流程,提高可操作性,有效整合相關業務和產品。《資管細則》提供規則彈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要及時整頓相關業務,確保平穩過渡至監管規則鼓勵的業務模式。
卞永祖建議,首先,要注重研發,提高業務能力,堅持客戶利益至上,為不同投資者提高適當的資管計劃。加強業務風險意識,制定相關預案,實現產品穿透式管理,避免流動性危機。其次,要加強合規風控管理,切實施行業務獨立運作,杜絕道德風險。另外,妥善處理存量產品,根據過渡期安排制定詳細計劃,如確實在規定期限內面臨困難,應及時上報監管部門,避免風險擴大。
“可借鑒公募經驗,健全投資運作制度體系,依靠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提高自身主動管理能力。”潘向東認為,為緩解定向資管中股權質押風險和幫助有發展前景上市公司紓緩股權質押困難,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將積極成立資管計劃,吸引銀行、保險等資金分別設立子資管計劃,既可投資股權、也可投資債權,還可通過并購重組介入,優先支持優質的民營上市公司解決股權質押困難,拓展新的業務,培養新的利潤增長點。
潘向東建議,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發行的私募產品,要做好風險防控,補齊內控和制度短板,加強投資者保護意識。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將降低對非標的投資規模,積極轉型,發力一些FOF/MOM、定向增發的并購基金、員工持股計劃、股票質押回購交易、資產證券化產品、權益/固定收益二級市場投資等私募類產品,加強主動管理能力,提升凈值優勢。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