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上交所是一個很神奇的過程。那個年代不光是我,我們,包括整個中國都在創造奇跡。因為,那是一個迸發了全面改革精神的年代。
1.7億股票投資者很了不起。不光數量大,而且專業程度高。你想一想我們過去這些城市居民,誰懂財務報表,誰關心國家宏觀政策,我就拿死工資,跟我有什么關系?,F在呢,一個個都變成了特別關心國家的人。
資本市場地位的提升,基礎制度體系的優化安排,會激發市場迸發出更大的活力。我相信未來10年、20年、30年后,中國資本市場會有一個更加嶄新、更加神奇的面目展現出來。
那個時候國家在發展,改革在進行,我們總覺得,早就應該投入到火熱的事業中去!
本報記者 袁華 張歆 杜雨萌
距離上交所30周歲生日還差3天之際,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舊址(如今的中國證券博物館)接受《證券日報》獨家專訪的首任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尉文淵,身板筆直,神采飛揚。
“那個年代,整個中國都在創造奇跡。”將時間撥回至1990年,彼時的尉文淵一定想象不到,他主動請纓籌建設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對于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
那年夏天,籌辦上海證券交易所任務下達之初,即使是金融系統對此也十分懵懂。“仗著年輕,自認艱苦點也沒關系”的尉文淵主動接下了這一重擔。伴隨著1990年12月19日一聲渾厚中略有些發悶的鑼聲響起,全球最年輕的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尉文淵,發著高燒,一腳穿著40碼、另一腳穿著45碼鞋,經歷了永遠無法復制的神奇的一天。
30年彈指一揮間。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建設者,65歲的尉文淵在面對《證券日報》記者時,仍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對于當下資本市場發展環境的向往,“上交所籌建之初,從某種程度上講,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現在的資本市場,中央和國家的重視與支持,包括制度安排、改革措施以及資源的注入等,都是前所未有的。”
今年,而立之年的上交所也被賦予新的歷史重任。11月1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黨委在召開專題會學習傳達習近平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時表示,“圍繞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進一步明晰建設世界領先交易所的路線圖,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這一次,上交所做好了起飛的準備!
從浦江飯店起步
到對標世界一流
不管是跑步前進、還是飛行模式,30年前的上交所首先需要一個場地!
1990年7月3日,尉文淵開始上手籌建上交所,他的頭等大事就是找房子。“在當時的環境下,上海許多機關單位的辦公場所都很擠,滿滿當當。”尉文淵以電影《七十二家房客》比喻上海當時機關單位辦公條件的擁擠程度。
“找現成的地方基本沒可能。”尉文淵開啟一個多月的“掃街”模式后,得出了結論。直到一天有人介紹了彼時的浦江飯店。
“頂著大太陽、穿著破皮鞋”,將信將疑中,尉文淵邁進了浦江飯店的大門。而這一步,也就邁入了歷史。
尉文淵對浦江飯店的“一見鐘情”,是經過了反射弧信號傳輸后的“第二眼愛情”。尉文淵笑稱,對彼時的浦江飯店第一感覺就是陳舊。比如,一進門就聞到一股子陳舊味兒;漢白玉都黃的發黑、看著太舊了……
“沒一會我就反應過來了,這個孔雀廳,我要的就是它!”30年后,面對《證券日報》記者,尉文淵說到這里,眼中依然迸發出光芒。
隨著辦公地點的確定,尉文淵的心安定了,也有了大展拳腳的“根基”。正是從這里開始,無論是電子化交易,T+0,或是取消對上市股票的價格管制,一心要把交易所做得先進的尉文淵開始真正探索上交所應該的模樣,并為30年后的上交所對標建設世界領先交易所,撕開了一條希望的口子。
在這30年,上交所秉持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浦東精神,奮勇開拓,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發展主旨、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己任,擔綱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以滬港通開啟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之先河,推出首個交易所場內股票期權,平穩實施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努力成為服務國民經濟的主戰場。面向未來,上交所承諾,將繼續大力弘揚浦東改革開放精神,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將上交所建設成為全球一流創新資本要素集聚高地。這是“尉文淵們”的理想,是資本市場所有建設者們的理想。
“證券歷史人物”
眼中的證券博物館
一步一景,一步一故事。
身處當年自己一手搭建起來的上交所原址,如今的中國證券博物館,即使過去了30年,每走到一個地方,尉文淵仍能對過往如數家珍,頗有“回家的味道”。
“原來這個地方就是浦江飯店的大廳,中間通過去的孔雀廳我們攔出一個玻璃走廊,左邊就是交易所的大廳”“這里原來就是一個小舞臺,我們后來把他改造成行情的顯示大屏,約有13平方米,這在當時都算上超級先進”“中間的這個交易臺,穿黃馬甲的是交易所駐現場的監管人員,交易員穿紅馬甲分布在四周”……
《證券日報》記者跟隨尉文淵在博物館內漫步,歷史伴隨著其口中的故事,似已躍然紙上。比如,停留在“歷史”中的紅黃馬甲,原來是一場陰差陽錯。
尉文淵向記者介紹,當時將上交所的辦公地方定好后,馬上聯系設計院出效果圖。當時對大廳的設計主要以銀灰色為主,看著蠻好看,但我還是希望交易要有人氣,最方便的就是用鮮艷的顏色來調和下。最后我們決定交易員穿紅色的馬甲,來中和一下冷色調。
“原本安排工作人員去買紅布,結果他們電話告訴我黃色的布鵝黃鵝黃的特別好看,就買了黃布回來。我說你們別鬧,紅顏色是搭配好的,怎么可以買黃布,趕緊去買紅布。”說到這里,尉文淵面帶笑意地回憶稱,“我后來一想,買都買了,那就留下吧。由此做出來的黃馬甲給交易所的監管人員穿,紅色的給交易員穿”。
再比如,對于當年流傳出的上交所開業之際尉文淵敲鑼的照片,其背后也有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這塊花了600塊錢買來的外表“又笨又糙”的鑼,是尉文淵在上海一處叫十六鋪的一個小鋪子淘來的。它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這面鑼的厚重音質跑贏了上交所當時能夠搜集到的其他“脆響”競品。
“開業當天準備敲鑼的時候,正值尚處于營業狀態的浦江飯店后廚開火做飯。我好費勁穿過鍋碗瓢盆煙火陣,才敲的鑼。后來的照片,是找時間補拍的。”這時的尉文淵恐怕想象不到,這一聲鑼響,徹底將他帶進中國資本市場的“歷史原點”。
無論經驗還是教訓
都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標準是人定的,麻煩是自找的。”每每回憶起上交所籌建初期的那段艱難時光,即便是此時的尉文淵本人,仍心有余悸。
回顧當年的籌建工作,據尉文淵介紹,除了初期具體的建設任務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重心落在了交易體系和規則等方面上。比如在交易方式上,就一直堅持要做電子交易。
“當時中央強調我們要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面向國際,所以開始在著手準備做交易所時,有人提到還用打手勢做交易時,我內心就覺得不是很好。”因此,他很堅決地提出要做證券電子交易。
做電子交易自然并非易事,好在當時一方面他本人比較堅持;另一方面,當時的改革環境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尉文淵稱,為了證明他要推進這一改革的決心,他還立下了“軍令狀”——用100萬元試水電子交易,如果做壞了,那么責任就算尉文淵的。
比較爭氣的是,當時不僅電子交易做成了,還帶動了電信業的發展。然而,于尉文淵而言,雖然其超前的意識帶領了中國證券市場交易方式的彎道超車,但也正是這種“習慣性猛沖”導致其踢到了職業生涯的一塊“鐵板”。
談及這段經歷,尉文淵毫不避諱的稱,自己并不后悔。“那個時候的國債期貨確實發展太快了,即使是一顆特別小的石子,都有可能讓它翻車。”尉文淵表示,若拉開時間段來看這件事,其實也不失為一個最好的結果,因為這實際上是用了一個相對損害最小的方式,樹立了一種新的監管體系。證監會設立后,開始著手進行諸如證券法的起草、一些必要的規則制度的發布等等,在此之前,這幾乎都是空白的。究其原因,雖然交易所已經成立,但由于其沒有發布部門規章的權力、沒有行政權力,所以交易所只能按照章程及上市規則等條款,進行一些比較低層次的監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也確實需要一個來自更高的政府層面的架構作為支撐。
“盡管開始我們對此也會覺得不適應,甚至是有束縛感,但現在來看,這還是比較科學的。”尉文淵表示,從資本市場這30年的發展來看,監管體系的完善與建立可以說是很重要的一條經驗。沒有它的保駕護航,市場很難健康發展到現在,道路可能會更加曲折。
政策和1.7億投資者的支持
是最寶貴的財富
作為資本市場的建設者和見證者,尉文淵對于近年來資本市場改革環境的變化,無疑有著更加深刻的感受。
“早期的資本市場發展,可以說是由下向上的推動力較強。”在尉文淵看來,經過這30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已然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目前的公開數據來看,現在A股已有1.7億投資者,這是個有特別重大意義的數字。當年我們做交易所的時候,最初的擔心就是誰來買股票的問題。”尉文淵稱,要想發展證券市場,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要如何調動大眾的投資意識。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當年我們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為大眾啟蒙。“中國要改革,要發展市場經濟的大潮,確實需要一批懂市場懂經濟的國民參與進來,而我們做的事情就是為國家培養一大批的投資者,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在他看來,如今,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證券市場已經積累了數量龐大的投資者,這個群體是最為寶貴的??梢哉f,從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到如今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人們觀念的轉變是非常了不起的。尉文淵認為,資本市場投資者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專業程度普遍較高,這對于我國國民經濟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時勢造英雄,時代也將推著資本市場往前走!尉文淵表示,當前注冊制改革的推進和擴圍、退市等一系列重大基礎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會更好地激發資本市場的活力。相信未來10年、20年、30年后,一個更加嶄新、更加神奇的資本市場將在我們面前展現。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