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杜雨萌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金融機構的業務模式、交易結構變得更加復雜,呈現出跨市場、跨領域、跨國別的特點,且這三個‘跨界’風險的聯動性有所加大。”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個“跨界”風險易受利率、匯率、政策、交易成本等因素影響,具有強波動性、大規模變動、強聯動性等特點,因此,務必要對三個“跨界”風險報以高度關注。
1月28日召開的2021年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明確,“嚴防跨市場跨領域跨境的交叉性、輸入性風險,切實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跨市場跨領域跨境的交叉性、輸入性風險”主要是指股市風險在互聯網快速發展、混業經營趨勢,以及資本市場雙向開放背景下可能產生的新的風險形式。
張立超進一步表示,上述跨界風險的積累,可能使得資金得以突破分業經營的隔離墻,獲得跨市場、跨領域、跨境流動的新途徑,進而通過激化、擴散、衍生等表現形式,使沉淀在市場上的各類資金產生各種關聯風險,包括對金融機構產生融資壓力,對上市公司造成股價擾動,對國際市場產生跨境風險。而這些風險又會反饋到股票市場,對股票市場本身造成干擾。
從表現形式看,華興證券(香港)宏觀及策略研究主管龐溟向記者舉例稱,開放環境下,海外金融市場的震蕩以及海外股票、債券、黃金、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通過投資者信心、估值水平對比、跨境資本流動等渠道,也會對我國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造成一定的外溢沖擊和負面影響。
例如,去年春節過后,全球主要市場出現罕見的巨震。如去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道瓊斯指數從近30000點開始一路“跌跌不休”,僅用約一個月時間,指數跌至18213.65點;幾乎同一時間,英國富時也從7000多點跌至4898.79點,日經指數約從23400點跌至16358.19點。
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去年6月份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作主題演講時曾表示,“當前,全球金融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個24小時‘全天候’接續交易的運行網絡”。在他看來,不同時區、不同地域的股票、債券、外匯和大宗商品市場之間高度聯動,在為全球經濟貿易提供有力支撐的同時,金融風險跨市場、跨行業、跨領域交叉傳染的特征也日益凸顯。
這也就不難理解,緣何此次證監會系統工作會議特別提到,要嚴防跨市場跨領域跨境的交叉性、輸入性風險,切實維護市場穩定運行。
對此,李湛建議,監管部門要加強對三個“跨界”資本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尤其是要加強對短期資金跨境流動的管理。對重點領域的風險要做到及時預警與處置,構建完善的金融風險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嚴防資本異動對中國金融穩定帶來沖擊;加強對股市、債市、匯市的實時監測,阻斷跨市場、跨區域、跨境風險傳染,防范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同時,還要注重學習借鑒國際監管經驗和標準,確保監管能力與高質量開放水平相適應。
龐溟也表示,在當前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情況下,監管部門應切實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堅持以防風險強監管為抓手,加強對三個“跨界”風險的監測研判等。如完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的資本市場風險防控機制,提前做好、做實證券行業突發性事件風險管理機制、應急保障機制、資本市場風險逆周期應對機制以及證券經營機構的監測、預警、處置、壓力測試、風控管理機制等方面的建設,完善各種場景下的應對預案,以努力實現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