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近日,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琪酵母”)2025年面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第一期)。這是年內湖北發行的第22只科創債,其成功落地不僅為企業科技創新注入關鍵資金,更以亮眼成績刷新紀錄——截至目前,湖北2025年科創債發行數量在我國中部地區一騎絕塵。
另外,這22只科創債發行企業的業務范圍覆蓋高端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借助科創債提供的低成本資金,這些企業得以加大研發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加速在行業技術高地的布局。這也充分證明湖北科創債市場的強大吸引力與活力,將為該省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科創債通過專項債券工具,為研發投入大、抵押物不足的科技企業提供低成本資金,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推動社會資本向創新領域集聚;同時定向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與成果轉化,加速核心技術突破和國產化替代,培育創新型企業,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動能;此外,科創債還豐富了債券市場層次,引導投資者關注長期技術價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升創新效率,推動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完善金融服務實體功能。
9家企業首次發行科創債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年內共有17家公司發行22只科創債,發行規模合計為213.30億元。憑借這一亮眼的發行“成績單”,湖北在中部地區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
細究其中原因,一方面,政策機遇與制度創新形成強力支撐。2025年5月份,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有關事宜的公告。隨后,湖北迅速響應,日前出臺的《武漢市推動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科技金融中心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支持創業投資機構、產業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拓寬融資渠道等具體舉措。
數據顯示,在22只科創債中,12只為新政策發布后發行,占比達55.54%,印證了政策對科創債發行的強勁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科技創新產業集群催生旺盛融資需求。武漢市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武漢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641億元。同時,該市2025年政府工作錨定“按照《建設武漢現代制造業基地規劃方案》,加快發展五大工業板塊和十大主導產業,著力延伸產業鏈,培育企業群”的目標,進一步明確產業升級方向。龐大的產業規模與清晰的發展規劃,使得企業在技術研發、產能擴張等環節對資金需求持續攀升,成為推動科創債發行的內在動力。
在政策利好與產業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湖北科創債市場活力迸發,多家企業邁出首次發行科創債的步伐。數據顯示,在年內17家公司發行的22只科創債中,武漢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武漢洪山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洪山科投集團”)、武漢三鎮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交投資本投資有限公司、湖北楚天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黃石市國有資本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安琪酵母等9家公司為首次發行科創債,占發債公司的比例超五成,這不僅展現出企業對科創債融資渠道的積極探索,更標志著湖北科創債市場生態正不斷豐富與完善。
例如,洪山科投集團于6月6日于上海證券交易所面向專業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科創債,這也是武漢市主城區產投平臺首單科技創新公司債券。洪山科投集團表示,本期債券的成功發行,不僅是公司探索創新融資方式、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更是洪山區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重大創舉。本期債券募集資金將投向科技創新領域,聚焦國家戰略支持的科技產業,助力洪山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需多方合力破解發展難題
通過發行科創債,企業得以將資金精準投向關鍵技術研發、設備升級改造等核心環節,加速產業結構優化與轉型升級。
例如,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于6月9日通過發行科創債募集資金30億元。據悉,公司擬將不少于50%的募集資金用于新能源及智能化發展相關的研發支出或相關領域的生產性支出,或置換公司近12個月內新能源及智能化發展相關研發支出。
此外,武漢光谷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谷金控集團”)于5月26日發行科創債,成為今年關于支持發行科技創新債券相關新政推出后湖北地區國有企業發行的首批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光谷金控集團表示,未來,公司將持續發揮金融資源優勢,“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助力產業升級轉型,為光谷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不過,當前科創債市場仍存待完善之處。一方面,科創企業普遍具有高風險、輕資產的特性,盡管有政策支持,但市場投資者對科創債的認知與接受度仍有待提升,部分中小科創企業發行科創債時面臨認購不足、發行成本較高的困境;另一方面,科創項目研發周期長、不確定性大,如何建立更科學的風險評估體系與監管機制,確保資金有效利用并防范潛在風險,成為市場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和專業信用增進、擔保機構開展信用保護工具、信用風險緩釋憑證、信用違約互換合約、擔保等業務,支持科技創新債券發行和投資交易;另一方面,還可參考國際經驗,通過增加限制性條款(債務限制、資產出售限制、控制權變更限制)等方式,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
大公國際首席宏觀分析師劉祥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應重點關注科創企業未來發展前景和成長性,考察其所處行業及區域發展、公司戰略和科技管理水平,支持發展潛力大、戰略規劃與治理體系完善的企業;同時著重考察企業在科技領域的財富創造能力,關注企業行業競爭地位、商業模式穩健性、技術原創性和商業化能力等“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特征相關要素。
23:42 | 金河生物上半年營收凈利均創歷史新... |
23:42 | 三暉電氣子公司斬獲機器人設備銷售... |
23:42 | 量子之歌決定收購Letsvan剩余全部... |
23:42 | 海外市場頻傳捷報金城醫藥國際化提... |
23:42 | 緊抓發展契機 杭氧股份加強氫能業... |
23:42 | 道道全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同比大增逾... |
23:42 | 著力完善小家電生態體系 比依股份6... |
23:42 | 蘋果首次關停中國直營店 手機廠商... |
23:42 | 港口運行效率提升 大灣區汽車出口... |
23:42 | 5G-A商用跑出“加速度” |
23:42 | 百強房企前7個月銷售額超2萬億元 5... |
23:42 | 化妝品新規8月1日起施行 業界預判...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