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昨日,A股市場沖高回落,形成滬強深弱的態勢。上證指數小幅上漲0.33%,收于2603.3點,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則分別小幅下跌0.39%和0.62%。經過周一的放量長陽后,周二市場卻開始震蕩回落,在本周的3個交易日中,上證指數累計漲幅達2.07%,市場在寬幅震蕩中,各路資金也開始調倉換股,輾轉騰挪。
對于近幾日指數的劇烈波動,分析人士認為,明顯是資金一方面做多意愿回升,但另一方面沒有持續做多信心的行為表現。短期需要關注市場資金的最新動向,特別是主力資金之一的北上資金流向是否放緩。
本周,北上資金動作頻頻,資金博弈也明顯加劇。《證券日報》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統計顯示,經過連續兩日的流出后,昨日北上資金凈流入16.31億元,其中滬股通凈流入22.29億元,深股通凈流出5.98億元,再度呈現“滬強深弱”狀態。本周一和周二,北上資金分別小幅凈流出4.75億元和2.39億元。本周3個交易日中,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入資金達9.17億元。10月份以來北上資金合計凈流出資金達122.17億元。
從滬股通、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來看,本周以來,共有27只個股現身前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15只活躍股處于期間凈買入狀態,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35.48億元。其中,中國平安(6.59億元)、招商銀行(6.55億元)、伊利股份(6.32億元)、中信證券(2.66億元)、中國國旅(2.42億元)、平安銀行(1.54億元)、中興通訊(1.46億元)、興業銀行(1.44億元)、格力電器(1.38億元)、立訊精密(1.16億元)和建設銀行(1.13億元)等個股期間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額居前,均在1億元以上,絕大部分是藍籌股。
分析人士表示,外資已成為A股市場主要增量資金之一,金融市場的開放有利于擴大外資流入,且外資會進一步集中持有優質龍頭,建議關注外資持股比例較高的股票,尤其是行業龍頭。
在北上資金呈現謹慎流出的情況下,可以看到,本周以來,在27只現身前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的個股中,有12只活躍股期間處于凈賣出狀態,其中,恒瑞醫藥(12.99億元)、海螺水泥(9.37億元)、海康威視(9.02億元)、貴州茅臺(8.83億元)、洋河股份(2.92億元)、三花智控(2.35億元)、五糧液(1.932億元)和中國石化(1.931億元)等個股期間北上資金合計凈賣出額居前,均在1億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從申萬一級行業的分布情況可見,北上資金凈買入的15只個股中,銀行(6只)、非銀金融(2只)、家用電器(2只)等行業均有2只及以上個股入圍。
在多個行業個股出現凈增持的同時,北上資金在A股多個行業板塊都出現明顯調倉。在北上資金凈賣出的12只個股中,醫藥生物和食品飲料等行業均有3只個股。
由此可見,以銀行和券商為代表的金融股已成為近期北上資金重點布局的領域,而以醫藥生物、食品飲料為代表的大消費行業則未受青睞。
在上述15只獲得北上資金凈買入的個股中,本周有13只個股實現上漲。其中,中信證券、萬科A、立訊精密、中興通訊和中國國旅等個股期間漲幅均超4%,盡顯強勢。
國盛證券表示,國慶假期之后受外圍因素影響,A股快速下跌,北上資金同步流出,以消費為代表的高倉位板塊遭大幅賣出,而近期海內外市場下跌趨勢放緩,銀行地產行業資金明顯流入,后續隨著市場的進一步企穩,消費板塊也有望迎來回流資金。
總之,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高層領導發聲意味著“政策底”已來臨,“市場底”還需通過反復震蕩后才能逐步形成。低估值的藍籌股以及業績良好的成長性龍頭股可優先關注。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