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小米要造車的新聞傳得沸沸揚揚。昨天,小米正式作出回應,稱“電動汽車制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雖然目前小米造不造車還是個未知數,但另一科技巨頭——蘋果要進軍自動駕駛領域,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
去年年底開始,關于蘋果公司造車的新聞突然多了起來。從去年12月8日,蘋果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負責人接管蘋果汽車項目,到2021年1月7日,蘋果與現代集團接觸,打算在喬治亞州生產自動駕駛電動車,再到2月2日,聘請了保時捷的底盤研發高管,關于蘋果公司進軍自動駕駛領域的可信度不斷被“壓實”。
最近又有消息稱,蘋果公司過去幾個月一直在接洽日產汽車,商討自動駕駛汽車項目的合作事宜。但目前來看,談判已經無果而終。這是因為雙方對蘋果的品牌定位存在分歧,蘋果公司把智能手機iPhone的生產委托給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然而日本汽車廠商并不愿意成為像鴻海那樣的蘋果代工企業。
除了密切聯系日本車企,蘋果還向韓國車企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起亞汽車和大眾汽車紛紛拋出橄欖枝,但目前并未傳出實質性動作。
新浪財經專欄作家林示認為,之所以蘋果與多家整車制造商合作遇阻,主要是因為雙方理念差異和利益分配。盡管蘋果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和技術研發能力,但并沒有強大到可以讓整車制造商甘愿作為其外包商或代工廠。
造車本身的復雜性以及重資產和低回報屬性,使得業內對待跨界造車始終反應冷淡。雖然汽車朝智能網聯電動化邁進,給一些互聯網巨頭很大的提振,但隨著產業實踐驗證,不同類型的支柱產業存在很高的行業壁壘,直接跨界取代是非常困難的。
林示對記者表示,蘋果正尋找外部供應商,來為其計劃中的自動駕駛汽車提供關鍵硬件。這說明蘋果尚未選定首選的激光雷達供應商。在汽車開發設計的過程中,可能會考慮一系列選擇,包括高度定制版的傳感器。這也意味著,蘋果上市完整的汽車產品還需要幾年時間。
蔚來汽車CEO李斌認為,將來的造車陣營中肯定會有新的進入者,并預計蘋果有可能在2023年-2025年發布量產車。他認為,如果蔚來汽車可以存活下去的話,加上蘋果、特斯拉在內,未來主流高端市場會縮減到5家車企之內。
(策劃 證券日報音視頻中心)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