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殷高峰
硅料價格仍在跌跌不休。6月21日晚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公布最新硅料價格。本周國內N型料價格區間在7.0萬元/噸-7.5萬元/噸,成交均價為7.39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8.2%;單晶致密料價格區間在6.30萬元/噸-6.8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6.64萬元/噸,周環比降幅為8.29%。
有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的價格已經低于一些小廠的成本線,甚至逼近部分頭部企業的成本價。行業洗牌或進一步加速。
“近期硅料價格持續下跌,使很多二三線企業及地區成本較高的企業出現虧損,但一線和新產能企業仍有一定的利潤空間。”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部分企業因為成本原因已經開始減產,但按照原來的投建規劃,下半年會有超100萬噸硅料新增產能投放,市場供給量仍然較大,預計中期市場將維持低位運營,直到產能重新出現平衡。在此期間很多落后產能和生產成本較高的企業將面臨較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下游企業謹慎采購
“真的是冰火兩重天。”某硅料企業工作人員王軍向記者談起今年和去年硅料價格的變化,不由感慨道,“2022年,硅料嚴重供不應求,有些企業在客戶的一再要求下,把落后淘汰產線重新開啟生產,以滿足客戶需求。”
往前回溯,從2021年開始,硅料價格一路上漲,在2022年上半年更是開啟了“狂飆”模式,每噸價格一度超過30萬元。
“頭部企業的成本大概在每噸5萬元左右,二三線企業的成本會略高一些。硅料的暴利不但影響了光伏產業鏈內部的平衡,也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硅料環節。”屈放表示,當時行業內已有不少警惕硅料產能過剩的聲音出現。
對硅料下游的硅片企業來說,2022年也是難忘的一年。“當時一些小的硅片企業拿著錢也很難買到硅料。”一家硅片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2021年至2022年11月份,硅料價格一路水漲船高,下游硅片產能、利潤均受到較大影響,一些小廠很難保障原料供應。
而從去年11月份以來,硅料價格開始快速下跌,雖然2023年春節前后出現過短暫反彈,但3月份以來開啟一路下跌模式。
“對于一些硅片小企業來說,基本都是買漲不買跌。”上述硅片企業人士表示,在硅料供應緊張、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小企業更敢于提高采購價,搶購硅料。隨著今年硅料價格持續走低,下游企業為避免產品減值,供應鏈議價更為靈活,一方面縮短議價周期,另一方面以銷定產、以產定采,避免硅料價格走跌帶來損失。
對于硅料市場這一年多的變化,上述人士表示,隨著硅料價格在今年逐漸回歸理性,議價也更為合理。這時候更多是出于對市場價格的研判,謹慎按需采購。
“隨著多晶硅新增產能釋放,多晶硅價格開始由原來的暴利模式回歸到正常經營的狀態。”一家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下游需求來看,光伏需求仍處于高速增長之中。
部分企業或出局
從目前的情況看,硅料價格已經逼近成本,此輪降價會降到什么程度?對硅料企業有什么樣的影響?
對于硅料價格何時趨于穩定,興儲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劉繼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正常發展,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毛利潤要相對平均,行業才能穩定發展,由于前兩年行業利潤集中于硅料硅片環節,大批資本涌入,造成產能嚴重過剩,只有硅料價格降到成本線以下,淘汰一部分企業,才能回到正常的情況。”
那么,硅料環節目前還有降本空間嗎?
“降本增效是光伏行業的主旋律,對于硅料環節來說,依然有降本空間。”硅料頭部企業協鑫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企業要依靠科技研發和差異化競爭,公司的顆粒硅本身生產工藝領先,相較于傳統工藝優勢明顯,通過提升品質、降低成本、全面滿足客戶需求等方式,顆粒硅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認可。
在屈放看來,2023年的硅料市場將處于震蕩整理期,而硅料價格也將逐漸回歸合理區間。龍頭企業憑借資源與技術優勢,將逐漸在利潤和市場占有率上具備更強的競爭優勢,而二三線企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在協鑫科技上述負責人看來,硅料價格正在底部區間運行,各家企業的綜合策略、產品品質,將決定其現金流狀態。品質維度會出現三個方向的分化:高品質產品率先價格反彈,維持較高的利潤水平;品質一般的產品,掙扎在現金成本線上,成本控制、現金管理決定生存能力;品質不達標的硅料,將無法形成商品銷售,很難形成良性現金流,最終企業黯然退場。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不僅僅是硅料環節,在產能“狂飆”和技術迭代的背景下,不注重技術更新,單純依靠產能擴張占領市場的企業,產能越大,就可能越快出局。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