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證券1月7日的一則報告稱,鑒于國家隊在本土股市上表現活躍,認為中國可能考慮通過央行來買入股票,引發市場熱議。
“在國際市場來看,央行成為股市的主動投資者這一概念并非沒有先例。我們發現,日本、瑞士、南非都有通過央行來成為本土或國際股票的買家,以此來拓展他們的資產負債表。”野村證券注意到,美國央行,即美聯儲,是被嚴格禁止購買美國股票的。中國能夠通過人民銀行來投資股市的這一能力,在未來將令特朗普感到沮喪,特朗普曾公開對美國政府缺乏影響美聯儲的能力表示不滿。
有業內人士稱,中國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購買股票ETF的行為與中國國情不符。
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遠忠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是不能操作的,《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央行的職責范圍,入市是不符合規定的,除非修改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
是否具備可行性?
1月8日,東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岸元在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上發表評論文章,認為各國中央銀行都大量持有外國股票資產,作為其外匯儲備多元化投資策略的一部分。出于穩定市場等多種原因,中央銀行持有本國股市資產,并不出格。
他還從目前央行和A股的情況來進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國央行總資產規模約36萬億元人民幣,A股總市值約48萬億元。
“按照日本央行對股票及ETF資產的持有比例簡單測算,如果我國央行以合適的資產類型方式,持有1.58萬億-1.78萬億元的A股資產,不會對央行資產負債表和股市造成結構性影響。借鑒日本央行的操作模式,A股穩定市場資金來源的規范透明、目標函數的明確一致、操作指令的集中統一、標的選擇的進一步指數化,更加有利于A股在2019大變局之年實現健康平穩運行。”
另外,中信證券策略團隊也在研報中稱,從中國情況來看,央行購買ETF也具備一定可行性。
中信證券策略團隊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證。一是最直接的一個潛在作用是置換證金的持倉。相較證金,央行通過擴張資產負債表進行股票ETF購買的成本更低,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交易。二是既可以作為穩定市場舉措,也可以壓低風險溢價,刺激直接融資市場。三是央行擴表直接購買ETF不存在信用乘數效應,流動性不會外溢,不會直接影響其他資產。四是可以學習日本設計“定向調控”式的ETF購買計劃,鼓勵企業在特定領域加大投資,包括固定資本等。
“現行法律框架內不可操作”
有法律人士對央行直接入市的可行性提出質疑。
“按照規定,央行可以貸款給金融機構去救市,但自己直接入場買賣股票顯然已經超過了法律規定的業務范疇。”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主任張遠忠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是不能操作的,《中國人民銀行法》明確規定央行的職責范圍,入市是不符合規定的,除非修改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
《中國人民銀行法》在第四章中對央行的業務作出了明確的劃分,一是要求金融機構按照規定的比例交存存款準備金;二是確定中央銀行基準利率;三是為在中國人民銀行開立賬戶的金融機構辦理再貼現;四是向商業銀行提供貸款;五是在公開市場上買賣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及外匯;六是國務院確定的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從金融體系的角度,有券商業內人士也提出反對央行入市的觀點。
有券商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說:“如果央行去直接購買A股ETF資產的話,那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將受A股的波動而波動,會導致A股風險直接傳染到央行及金融機構,這顯然不利于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所以央行入市的提議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實施可行性基本為零。”
日本經驗不可直接照搬
部分央行會購買海外的股票或是ETF作為管理外儲的方式,但是直接購買本國的股票是極其例外的操作,這么做的就只有日本央行和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香港金管局的操作。香港金管局目前已經實現退出,而日本央行目前把擴張資產負債表購買股票ETF已經作為常規化的寬松工具之一。
日本央行的部分ETF購買計劃甚至被設計為“定向調控”模式。2015年12月,日本央行提出了一種新的ETF購買計劃,去購買一些特定的ETF,規模是每年3000億日元。這些ETF當中包含了很多主動進行研發開支、固定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的股票,旨在鼓勵企業去增加相關資本開支。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購買股票ETF的行為與中國國情不符。
明明指出,從日本看,它經歷了20年的通縮,并且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后,本土企業不愿意投資的情況下才選擇了央行購買股票ETF的方式。從全世界的主權國家看,只有日本央行直接購買了本國股票,歐美國家或美國都沒有選擇這種方式。并且,現在事實證明央行直接購買股票弊大于利,導致市場流動性大幅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日本的金融機構也希望日本央行能夠退出本國股票市場。
此外,有市場人士指出,日本央行入市并非有百利而無一害。
目前,日本央行通過“買買買”成為了日經225指數成分股中絕大部分個股的前十大股東。以優衣庫的運營公司迅銷(9983.T)為例,日本央行通過三家信托銀行——TheMasterTrustBankofJapan、JapanTrusteeServicesBank、Trust&CustodyServicesBank,總計持有公司33.27%的股份。而迅銷的前十大股東總計持股超過80%,這意味著,在市場上可供交易的流通股比例少得可憐。
因此,上述市場人士認為,日本央行入市對于市場流動性可能造成影響,照搬日本經驗顯然并不可取。
而從中國與日本兩國的國情來看,明明認為相差非常大,中國央行遠沒有到開展QE的階段。央行開展QE需要在實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但中國目前離零利率政策還有很大“距離”。
“央行支持實體經濟有很多方式,比如降準、降息、定向支持三農和小微等。就央行買股票而言,從日本的經驗看,對實體經濟支持作用并不明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明明認為,中國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購買股票ETF也會存在道德風險。比如,什么時間點入市,以及什么時間點退出都存在道德風險。股市投資是私人部門行為,央行從邏輯和法理上來講,都不具備可行性,尤其是人民銀行法并沒有指出它可以直接投資股市。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四連漲...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23:30 | 百強房企前7個月拿地金額達5783億... |
23:30 | 新型儲能應用效果逐步顯現 鋰電池... |
23:30 | 硅片價格延續漲勢 產業鏈價格回暖... |
23:30 | 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 產業鏈... |
23:30 | 即時零售 尋求顛覆與重構的破立平... |
23:30 | 華夏華電清潔能源REIT上市 公募REI... |
23:30 | 投資者踴躍申購 多只科技主題基金...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