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農歷新年前后,證券時報記者走訪了上海、浙江一些制造類企業,并與相關工業區、經濟技術開發區負責人進行了交流。
相關地區部分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相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沖擊,這兩年雖然經濟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有所加大,但政府部門重視程度更高,企業自身也能未雨綢繆,在轉型升級上調整步伐,在防范風險上提前介入。
企業方面稱,相比每年5%左右正常范圍的員工波動而言,今年打算適當加大精簡力度,以前可以“容忍”的現在考慮直接淘汰。同時加強技術研發、提質增效,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一家行業細分龍頭企業董事長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今年將加快推進產能輸出,打算去東南亞等地設廠,一定程度上可規避不利預期。
松江經開區“投資項目審批代辦服務中心”主任吳世偉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截至2018年末已實現新建項目開工16個,改擴建項目開工6個,共計22個。2018年服務中心辦理的10個重大產業項目中,有8個已取得工程施工許可證并順利開工,分別為正泰啟迪智電港項目、上海路轡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項目、上海超硅半導體有限公司項目、上海國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項目、龍域集團有限公司西區二期項目、天安(4.05+3.32%)金谷科技園項目、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二期項目和修正生物制藥(上海)有限公司項目。
2月11日,春節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經開區的工作人員為松江區重點生物醫藥產業項目昊海生物科技(44.00+2.21%)忙碌起來。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繼昊海生物于2月11日順利摘牌(土地項目)后,上海瀚謀電子有限公司作為上海第三例、松江第二例“結余土地分割轉讓項目”,也于2月13日下午在上海市土地交易中心正式摘牌。
記者來到位于上海浦東新場鎮的上海納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調研采訪。公司董事長游愛國說,去年公司制定了主營產品國內可比市場占有率達到40%的目標,這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檢驗。他同時表示,南通納爾化工項目是納爾產業鏈最重要的布局,今年力爭早日投產。
為什么2018年要在南通化工工業區投建化工廠?游愛國解釋說,除了考慮到墨庫圖文的未來整合發展外,公司還認識到,預計未來5年,大多數不在化工區的企業肯定會受到更大的環保壓力。“我們一定要有‘海外制造’這個標簽,2019年一定要嘗試走出去,在東南亞建制造基地。這既是產能輸出,也可以分散和對沖貿易摩擦的影響。”游愛國說。
地處浙江省杭州市東北部的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企業孵化器、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也是浙江全省唯一的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開區產業發展局局長王永忠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這些年開發區以創新驅動為動力,著力打造“人才、項目、空間、基金、政策、服務平臺”,創新服務閉環,逐步形成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于一體的開放創新體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全力推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為更好地吸引國際高層次人才,開發區致力于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全面實施“1+N10”產業新政,不斷優化軟硬件環境,為余杭開發區的創新創業者造夢、圓夢。開年以來,余杭開發區拉高標桿求突破,全面啟動實施三年行動計劃,開啟“二次創業立業強業”新征程,緊緊圍繞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100億元的目標,著力推進產業發展高質量、全域創新高科技、產城融合高品位。截至目前,開發區工業企業開工率已達99%,一批問題已經解決和正在解決中,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浙江欣興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冬偉帶著記者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第三工廠。這間工廠占地100畝,第一期建筑面積68000平方米,計劃今年6月開工投產。
對于工廠的一線員工,朱冬偉有些感慨。他說,每年春節后5%左右的工人流動都是正常的,今年也不例外。但一線生產工人的招聘很難,現在的年輕人比如“90后”,很多人不愿干這種活,找工作喜歡輕松的和“賺錢容易的”,如辦公室文員一類的崗位就很受歡迎。
“比如說數控機床,很多求職者不愿意干,他們對這門技術不感興趣,有的則是迫于無奈,要找一份工作養家糊口而已。”朱冬偉回憶,1992年與父親剛開創這家工廠時,他學做車床、銑床、磨床,再逐步從事一些生產管理、視圖設計工作,每個崗位都走了一遍,才有了今天的事業。
朱冬偉告訴證券時報記者,1992年時,廠里的員工工資每月只要150元,現在則到6000~8000元了,26年來員工薪資漲了50倍。隨著薪資不斷上漲,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在這種情況下,要繼續提高生產率,就只有減少用人,增加工業自動化。自動化生產帶來的好處是產品的穩定性更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貴,全自動機械設備會降低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朱冬偉感慨:“這就是‘華山一條路’,不管有沒有條件都要上,這樣才能追趕國外先進水平。”
08:29 | 天地在線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 |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