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畢馬威發布《銀行理財子公司展望報告》,畢馬威各業務領域專家特將其洞察與觀點編輯成文,從頂層設計、風險管理、內控管理、財稅管理、運營與信息技術以及科技賦能等方面為理財子公司發展獻計獻策。作為長期深耕中國銀行業的國際化專業服務機構,畢馬威在銀行轉型創新及理財業務方面歷經多年沉淀,積累了深刻的洞察。
2018年以來,監管機構陸續出臺了“資管新規”、“理財新規”以及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標志著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正式進入轉型發展新階段。在此基礎上,已有近30家商業銀行陸續發布公告擬申請設立理財子公司。2019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歷經40年穩步發展后的新起點,銀行業需繼續深化改革與創新,將理財子公司作為轉型發展的契機之一,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畢馬威中國銀行業主管合伙人王立鵬表示:“隨著科技變革式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金融行業發展聚焦到金融科技之上,逐漸成為推動傳統金融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資產管理子公司可以借助銀行科技優勢,金融科技賦能,提升業務競爭力,強化財富管理能力;搭建數據科技服務體系,利用大數據為高凈值客戶提供專屬定制設計;滲透各類投資消費場景,為投資者提供更有針對性、全面的金融服務。”
面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金融去杠桿、利率市場化等嚴峻挑戰,中國銀行的業務模式轉型刻不容緩。對于商業銀行而言,管理層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盡快建立子公司的運營服務體系,確定理財子公司運營板塊的價值定位,快速建立理財子公司的運營服務模式。
畢馬威中國資產管理業主管合伙人王國蓓表示:“國內的金融機構運營轉型在不斷探索、優化,運營板塊的服務對象還可以延伸到集團外部,為集團創造更高的價值。畢馬威預見2020年后的未來金融機構運營服務交付模式將更多地采用數字化賦能,即金融機構智能化全球業務服務模式(dGBS)。該模式通過國內外咨詢項目經驗總結得出,帶來了新的服務交付模式,強調改善客戶體驗,并提供數據洞察,重視流程提升的快速迭代,保持運營組織的敏捷性,幫助企業利用新技術來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卓越經營。”
截止目前,銀保監會正式批準的理財子公司申請已有五家,可以預計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將憑借資金、技術、人才以及其他方面資源及能力優勢在理財子公司的落地行動中占據領先身位,但無論是頭部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還是規模稍小的城商行與農商行,面對理財子公司這一“新生事物”,整體上缺乏可直接借鑒的行業經驗,均面臨轉型發展思路不清晰的現實挑戰。
畢馬威中國咨詢服務總監劉紹倫表示:“各類資產管理金融機構參與方總體上呈現合作大于競爭的發展態勢,理財子公司的成功轉型不僅是銀行業的發展動力,也是為整個資管行業的提質增效注入的發展活力。理財子公司需在戰略層面始終以監管要求和母行需求為核心發展基礎,構建有自身特色的理財子公司發展模式,細化各項發展路徑,從而實現理財子公司的有序平穩落地。”
銀行理財子公司化恰逢我國改革開放40年之際,既是我國金融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也是新的契機。銀行理財業務需要以此為新的起點,做好業務轉型,回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本源,逐步實現業務的獨立核算、風險隔離以及自主經營,步入規范化、專業化的運作軌道,提升銀行核心競爭力。繪制深化金融改革開放下,具有中國特色的銀行理財子公司發展藍圖。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