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明山
權益類基金在今年以來的普遍虧損,使得固收類基金成為投資者賺錢的最理想工具。今年前三個季度,固收類基金迎來了業績和規模的雙豐收:《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截至三季度末,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的平均回報率分別為4.14%和2.85%,與此同時,固收類基金總規模在年內由8.13萬億元增至9.76萬億元,大增兩成。
固收類基金規模的大幅增長無疑是受到了避險資金的熱捧,《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前三個季度,權益類基金的總規模大幅縮水,而債券型基金成為眾多資金最為青睞的對象,其總規模由今年年初的1.65萬億元增至1.94萬億元,貨幣型基金雖受到監管的限制,但其規模仍穩定增長,年內規模增加1.86萬億元至8.64萬億元。
避險情緒濃厚
眾多資金轉投固收產品
今年前三個季度,A股市場面臨著一次較為長期的調整,公募基金市場上各類產品業績出現很大分化:權益類基金在此期間普遍虧損,而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則成為為投資者賺錢的主力。《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權益類基金在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平均回報率為-8.41%,債券型基金同期平均回報率為4.14%,貨幣型基金同期平均回報率為2.85%。
事實上,權益類基金整體規模在今年前三個季度出現縮水,而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的規模則不斷走高。公募基金市場在今年前三個季度的資金流向已經十分明顯,眾多資金從權益類資金中撤出后,轉而投向了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等固收類產品。
即便是投資風格較為穩定的機構投資者,今年以來也開始轉投固收產品。《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期發布的多份券商研報均指出,機構投資者在今年以來不斷減持權益類基金,其中以混合型基金居多: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機構投資者對混合型基金的合計持有份額為4376.69億份,較之去年同期的6785.57億份下降了35.5%;機構投資者對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持有比例為31.25%,較之去年同期的43.72%下降了13.47個百分點。
對此,多位分析師均在研報中表示,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今年以來均表現出由權益類基金轉向固收類基金的投資變化,其主要原因還是受股市震蕩和債市回暖的影響,“股市債市冰火兩重天,必然會有眾多投資者投向回報更加穩健的產品,我估計四季度這種趨勢還會加劇”,一位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債基年內回報率達4.14%
新基老基均受青睞
上述基金經理所言“股市債市冰火兩重天”有些夸張,但今年以來債券市場的回暖已是不爭的事實。除了目前市場上已經存在的債券型基金取得較高的回報率外,諸多基金公司也在積極準備發行債券基金,中短期債基更是在今年“迅速走紅”,其具備“類貨幣基金”的屬性吸引著大批投資者。
債券型基金在今年前三個季度迎來了業績和規模的雙豐收:《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擁有數據統計的657只債券型基金在今年以來的平均回報率為4.14%,其中有628只基金均取得正收益,占比超95%;這657只債券型基金的總規模由今年年初的1.65萬億元增至三季度末的1.94萬億元,增幅近兩成。
就單只基金來看,在排除因大額贖回導致凈值異常波動的基金外,今年前三個季度業績最佳的債券型基金是博時聚源純債債券,該基金在今年以來累計取得了15.33%的回報率。而規模增加最明顯的幾只債券基金均是老牌公募基金旗下產品,廣發理財30天債券B、易方達月月利理財債券B在今年以來的基金規模均擴張了超300億元。
其中,具備“類貨幣基金”屬性的中短期債基更是在今年以來受到投資者青睞,《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年年中時,公募基金市場上共有中短期債基140只,其總份額已經達到7210億份,較之今年年初增長了3373.7億份,增幅超過90%。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中短期債基在今年以來受到投資者追捧,主要原因是其相對于貨幣基金的優勢越來越明顯:中短期債基幾乎具備貨幣基金的所有優點,該基金在往年的年化收益率也一直與貨幣基金水平相當;而今年以來貨幣基金遭遇強監管,貨幣基金收益率受貨幣邊際寬松影響連續下滑等因素,中短期債基異軍突起。
《證券日報》記者從多家基金公司處了解到,受今年市場環境的影響,目前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更青睞于發行債券型基金,借此機會布局其債券型基金產品線。從證監會最新發布的基金募集申請公示公告來看,目前排隊待批的債券型基金多達511只,涉及到基金公司118家,幾乎覆蓋到公募行業所有基金公司。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