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因觸發“重大違法行為”這一新增強制退市條款而被交易所啟動強制退市程序的公司出現。
12月11晚間,*ST長生(002680.SZ)公告,收到深交所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事先告知書。公司主要子公司長春長生因違法違規生產疫苗,被處罰沒款91億元等,同時深交所擬對公司股票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幾個月前,隨著退市新規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也注定了*ST長生被強制退市的結局,但這類強制退市的案例與以往諸多情形并不相同,具有偶然及不可預判性,因此中小投資者在強制退市過程中的利益該如何保護也是市場關心的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超過1000名的投資者通過律師嘗試對*ST長生進行索賠。
索賠者超千人
“目前我這里征集到或者主動找上門的投資者就已經有500多人,我也加快速度梳理材料。雖然各方都在督促長生生物拿出主動賠付投資者的方案,但目前沒有發現長生生物有主動賠付的打算,投資者只有通過民事起訴途徑方有獲賠機會。”上海創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許峰律師12月12日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
千人索賠看似數量不小,但截至12月11日*ST長生被啟動強制退市公告時的在冊股東人數高達2.48萬戶,那么究竟哪類投資者目前可以進行索賠。
許峰告訴記者:“這個目前只能給出我個人的觀點。初步判斷,在2015年12月1日到2018年7月23日買入長生生物股票,并且在2018年7月23日后賣出或繼續持有長生生物股票的投資者,目前可發起索賠,最終以法院判決為準,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就是起訴的核心證據。”
也就是說部分在11月知曉長生或存在退市可能依舊參與爆炒或者投資ST長生的投資者并不在索賠之列。
但符合索賠的投資者是否最終能拿到應有的賠償,一些專業人士也表示并不樂觀。
“目前公司背負了巨額罰款,很多投資者都擔心公司退市了沒有錢可以賠償,否則參與索賠的投資者人數會更多。”許峰表示。
基于上述的情況諸多*ST長生的投資者很有可能并不能如愿獲得索賠,因此也有市場人士提出是否可以就退市引發的投資者賠償問題作出統一安排。就像之前*ST長生對“問題疫苗”事件受害者所作的統一安排一樣,對*ST長生投資者的損失也應作出統一安排,由監管部門、當地政府、*ST長生組成統一的投資者損失賠付清算小組。
索賠情形待拓寬
盡管可以索賠,但根據記者了解的情況顯示,投資者和律師只能以“虛假陳述”這一項發起訴訟和索賠。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王智斌律師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并非公司違法退市都可以索賠。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只有虛假陳述、操縱市場及內幕交易三種情形下,投資者可以提起索賠訴訟。除此之外,即便發生黑天鵝事件,也極有可能被法院認定為此時的損失構成投資風險的一部分,不在索賠范圍內。我國在訴訟制度的設計上奉行不告不理的原則,并沒有集體訴訟制度。”
因此,類似的中小投資者訴訟賠償或要向證監會投服中心求助。根據記者了解,證監會投保體系在近年來一直在推進證券市場支持訴訟機制,如果長生生物被強制退市,一定程度上由官方背景的機構組織維權更加有效。
“目前我國的法律環境需要投資者主動維權才有可能獲賠,投資者的權益意識、維權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與英美法系國家主要采用集團訴訟對群體性權利進行救濟,特別是美國的集團訴訟采用退出制有較大區別。因此,如果涉及類似退市情形,投資者應該積極維權索賠。”北京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的律師12日表示。
*ST長生的案例可以看到國內在投資者賠償方面仍有諸多欠缺,與處罰制度并不同步,現階段投資者在證券領域想要獲得民事賠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王智斌也表示:“我們經常會遇到投資者感慨索賠無門,有些時候是由于該部分投資者確實不具備索賠資格,有些時候則是制度建設滯后造成的。”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