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在長達6天的連續上漲之后,2月5日,特斯拉股價逆勢暴跌17%,創下了最近8年來的最大單日跌幅,也中止了特斯拉此前連續6個交易日高速增長,總體漲幅接近60%的“兇猛勢頭”。而這也使得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的財富一天縮水了近5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1.3億元)。
據記者了解,得益于中國工廠的快速建設、提前推出的ModelY,以及位于內華達州電池工廠的首次盈利,特斯拉股價在過去的三個月里快速攀升,此前一周更是加速至令人目眩的速度。以最高股價計算的市值突破1700億美元,特斯拉已經超過了福特汽車、通用汽車、本田汽車、法拉利(在美上市)四家車企市值之和,也超過大眾和寶馬市值總和。
回顧特斯拉股價的“封神”之路。早在2019年6月份,由于一季度財報顯示的虧損狀況和諸多不利消息,特斯拉的股價從年初的347美元,一路跌至178美元;隨后的二季度,盡管虧損有所下降,但受到眾多資本做空和負面消息的影響,股價仍長期徘徊于230美元左右。
去年10月份,特斯拉發布第三季度財報宣稱實現了盈利,并公布了上海超級工廠的諸多細節,冰封的股價迅速回暖,從254美元一路上漲至354美元;同年11月份,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發布,伴隨著新車的曝光度,公司股價摸至430美元位置。
時間來到今年1月份,上海工廠國產版Model3的正式交付,點燃了特斯拉股價飛升的引爆點,580美元股價已紅極一時;而疊加特斯拉第四季度再次實現盈利,并擁有大量現金儲備的財報消息傳出,讓眾多猶豫不決的資本真正看到了特斯拉的驚人戰力,股價再次起飛,僅一天就讓做空資本虧損近25億美元。
對此,資深汽車分析師林示表示,近兩年各大傳統車企巨頭先后加入電動車市場,資本也更加看清楚了電動車市場的巨大潛力。當這個信號愈來愈清晰時,持幣觀望的資本逐漸開始從“該筆投資是否盈利”快速轉變成為“再不押注就晚了”。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進入2020年以來,特斯拉股價的累計上漲幅度已經達到了112%,馬斯克據此已實現高達176億美元的財富增長。林示認為,資本對電動車市場逐漸看好,特斯拉又是該行業的領軍企業,所以獲得了大量資本青睞。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日特斯拉股價下跌之前,就有不少分析機構及分析師稱,特斯拉的股價將會有再次下跌的可能。部分機構認為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脫離了基本面,華爾街分析師對特斯拉的看法更是達到有史以來最悲觀水平。
據市場研究機構FactSet估計,目前約有45%的華爾街分析師對該股給予“賣出”評級,而只有19%的分析師認為應該“買入”該股,其余36%的人對該股的評級為“持有”。這是華爾街有史以來對特斯拉股價看法最悲觀的時刻,上次碰到類似情況還要追溯到該公司2010年6月的首次公開募股(IPO)。
對此,林示向記者表達了較為積極的看法。在其看來,電池技術和量產能力決定著其電動車企業的競爭力,擁有強大電池自研能力的特斯拉先是與松下聯合,后又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意向,將非常有利于未來的成本控制和技術推進。
更為關鍵的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深刻認識到特斯拉不單單是一家車企,更像是利用電動車作為載體的軟件公司,其軟件技術在三電系統、車機系統,尤其是自動駕駛系統中皆有體現。“谷歌投資的無人駕駛公司Waymo在還沒有上市的情況下,外界就給出了千億美元的估值。反觀特斯拉累計交付量已接近百萬輛,其Autopilot積累里程更是超過48億公里,足見特拉斯的潛力空間之大。”林示表示。
(編輯 白寶玉)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