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命懸一線的ST銳電近日接連收到責令監管、公開譴責措施,或將徹底打亂公司的自救計劃。繼北京證監局擬對ST銳電責令暫停收購之后,4月6日晚間,上交所決定對ST銳電及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馬忠予以公開譴責,原因是公司2018年10月在明知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披露大額回購計劃,但最終僅完成回購下限的2.36%,涉嫌拉抬股價、規避退市。
如果說北京證監局的監管措施讓公司的控制權轉讓蒙上了一層陰影,那么交易所的公開譴責則堵上了公司借殼重組的可能,這一切均是公司不規范運營造成的必然結果。據記者了解,上市公司被公開譴責意味著公司在未來12個月內大部分資本運作事項無法進行。截至4月3日,ST銳電股價已連續15個交易日低于面值,距離退市僅一步之遙,繼續投機炒作的風險極大。
忽悠式回購拉抬股價
ST銳電自食惡果
追溯回購往事,2018年10月,公司股價兩度跌破面值,最長連續5個交易日股價低于1元/股。為穩定市場信心,公司披露大額回購計劃,擬以不低于5000萬元,不超過2億元回購公司股份,股價隨后出現上漲。2019年5月,公司披露的回購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累計回購金額只有118萬元,僅完成回購計劃金額下限的2.36%。該消息一出,投資者普遍質疑公司回購計劃的真實性。
公司2018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貨幣資金還有5.47億元,按理說是足以支撐回購計劃的,那么公司最終僅回購118萬元究竟是何原因?
經上交所查明,ST銳電實際上自始就未準備拿出2億元資金用于回購,雖然其賬上顯示有5億多元的貨幣資金,但大多處于受限狀態,主要須用于處理美國超導事件和日常經營。因此,在制定披露回購計劃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已經知道公司不具備執行回購計劃的資金實力,而且也無意準備用于實施此次回購的資金。
處罰決定書中還明確指出,回購公告中所披露的回購目的為股權激勵,但經查明,其真實原因是部分股東考慮公司退市風險,要求公司做出回購計劃。這都說明ST銳電就是出于規避面值退市目的而發布回購計劃,且在制定方案時就知道公司無力實施,這個回購計劃是公司用來忽悠投資者、拉抬股價、規避退市的工具。公司及董事長馬忠在經過聽證會等程序后,被公開譴責完全是前因之果。
遭公開譴責構成障礙
資本運作嚴重受限
上交所的公開譴責雖說僅屬于自律監管措施,但是對于上市公司的后續資本運作具有實際約束效力。記者查閱《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相關規定,ST銳電及現任董事長馬忠被公開譴責,意味著公司最近12個月內不能公開發行證券和非公開發行股票,也不能實施重大資產重組,可以說未來1年內,ST銳電進行大的資本運作事項可能性不大。
對于近期炒作ST銳電的股民來說,這無異于一聲霹靂。近日,ST銳電三大股東將表決權委托給兩家基金公司,消息一出,公司股價連續3個交易日漲停,不少投機力量涌入,賭的就是公司控制權轉讓之后可能存在重組等利好消息。
但如今看來,控制權變更擬被責令暫停,公開譴責成為一個實質性障礙,在公司恢復正常的秩序之前,幾乎無法實施資本運作。從另一方面來看,公司目前的基本面也不支持重組等事項,一是公司股本已經超過60億股,后續發行股份的空間本來就很有限;二是新進入的兩只基金未持有任何股份,后續能否真正入主公司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在公司治理專家看來,兩只基金資產規模很小,就算真的有優質資產,在注冊制已經開始實施的情況下,再借殼一個歷史問題纏身的公司,也不是明智之舉。從這幾個角度來看,公司故意制造的朦朧實際上都經不起推敲。
需要注意的是,大額回購計劃未完成并非ST銳電忽悠市場的唯一事例,在本次股價連續低于面值情況下,公司董監高于3月21日拋出了一個未來6個月內增持金額265萬元的增持計劃。但記者發現,公司年報披露前30個交易日屬于窗口期,董監高在此期間是不能買賣公司股票的。以公司最晚4月30日披露年報計算,3月21日之后的交易日均處于董監高股票買賣窗口期,也就是說在本次公司股票連續低于面值、瀕臨退市期間,公司董監高根本不具有增持股票的條件。
ST銳電董監高本次增持計劃,表面上展現自身與公司同進退的態度,實質上涉嫌利用投資者對窗口期規則不太熟悉,再次忽悠市場、拉抬股價。一旦公司后續退市,所謂增持也就不了了之。
而對公司目前股價來說,每一個交易日都是命懸一線,一旦出現部分投資者拋售,股價就將崩盤,后續退市的概率極高。在此情況下,中小投資者應當保持警惕,充分意識到風險。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09:56 | 國芯科技聚焦核心方向 推動AI與量... |
09:55 | 行業景氣度提升驅動高速光模塊需求... |
09:55 | 老牌券商資管總經理人選落定,成飛...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