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報披露早已收官,但監管層對上市公司的年報問詢仍在持續。上周(5月14日到19日)滬深兩市公開渠道共發出129封問詢函,其中年報問詢函達97封,占75%。
年報事后審查一直是滬深兩市交易所履行一線監管職責的“重頭戲”,為切實維護資本市場穩健運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交易所不斷強化上市公司年報事后審查工作。并購重組后遺癥引發的商譽減值,被出具非標年報的高風險公司,以及個別業績真實性存疑的公司被重點問詢。
商譽減值頗多
滬市方面,目前審核工作基本完成。上交所對滬市1419家公司披露的2017年年報進行了全面審閱,重點審核了560多家公司年報,發出年報審核問詢函170余份,提出各類問題4000余個,全部審核問詢函均對外公開。
深市方面,截至5月11日,深交所已向上市公司發出2017年年報問詢函近250份,累計關注問題3000多個,其中在官網公開近130份,公開比例超過50%,公開比例明顯高于去年。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統計,截至5月20日,今年以來深交所官網披露的年報問詢函已達196封。
年報審核中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前期并購重組中高估值、高商譽、高業績承諾的“后遺癥”開始凸顯。2017年,A股上市公司年報計提商譽減值損失的公司數量及總額都大幅增長。2017年年報數據,A股尚存1.3萬億元商譽,傳媒、計算機、通信等行業是商譽減值的重災區。
5月14日晚,深交所就向聯建光電(300269)下發2017年年報問詢函,要求聯建光電說明2017年年末商譽余額占凈資產比重過高等20項問題。年報顯示,聯建光電去年扣非凈利潤虧損2.82億元,同比下滑了254.86%,去年公司累計計提7.95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
滬市方面,今年年報審核涉及并購重組問題的函件比例近25%。統計顯示,滬市36家公司商譽占總資產比例超過20%,甚至不乏有占比超過50%的公司,有的公司已存在重大風險隱患。
深市方面,2017年深交所共發出重組問詢函246份,持續重點聚焦重組高估值、高商譽、高業績承諾的“三高”問題。同時,深交所也發現,2015年至2017年深市上市公司商譽減值金額占資產減值損失的比例分別為4.38%、5.21%和12.52%,占比逐年提升,且2017年資產減值損失金額比2016年增長近40%。
對此,上交所已按照證監會部署,在日常監管中加大監管力度,本次年報審核也將之作為重點事項,深入問詢,要求公司回溯重組前后信披的一致性,督促相關方對業績補償做出可行安排。針對大額商譽減值計提情況,督促公司詳細說明計提合理性并充分揭示風險。
深交所持續高度關注上市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審議程序、信息披露等情況,并在年報事后審查中對資產減值事項嚴肅問詢、合理分析,堅決遏制利潤操縱之風。對于上市公司無法有效控制并購標的,該類事項通常導致年審機構的審計范圍受限,容易在年報披露時暴露問題,深交所繼續以年報監管為契機,對此類現象重點關注,及時采取措施。
嚴格監管非標年報
據統計,2017年度A股上市公司年報中,超過100家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創史上新高,其中17家“無法(拒絕)表示意見”。涉及事項包括部分交易缺乏合理的商業實質、審計范圍受限、未能識別關聯方及關聯交易、財務內控存在重大缺陷、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等。
近期,兩市交易所就先后對天龍集團、霞客環保、*ST藍科、*ST海潤等多家公司非標年報集中發函,要求對涉及非標意見事項進行補充說明,并提示風險。
2017年滬市財務報告中,有6家公司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10家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見”,相比去年的5家和7家均有所增加。同時,有19家公司內控審計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去年則為13家。深市方面,截至5月中,深市有77家公司2017年年度財務報告被出具非標審計意見,其中“無法表示意見”類型的審計報告有11份。
從事務所出具的非標意見來看,這些公司普遍存在業績真實性存疑、規范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等市場反響強烈的重大問題。例如,關鍵會計科目可能涉及虛假記載或不當會計處理、財務制度和內部控制混亂以及由于內控失效、資金鏈斷裂、資產凍結、大量涉訴、財務狀況惡化等引發的持續經營風險等。這些問題往往導致公司披露的財務報表缺乏可信度和客觀性,中小投資者利益受到極大損害。
對此,今年年報問詢中,上交所已對此深查細究,區分問題的不同性質,督促公司切實整改。深交所則第一時間制定專門的非標意見監管方案,對上述公司的年報全面開展事后審查。目前,已對涉及非標意見的近20家公司集中發函,要求對涉及非標意見的事項進行補充說明,一旦發現違規行為,將依法從嚴監管。
深交所針對問詢中發現的問題,一方面及時督促上市公司補充更正披露,做到即問即改,已有160多家披露定期報告補充、更正公告,另一方面依法全面從嚴懲處違規行為,已對9家上市公司啟動紀律處分程序。
目前,深交所已對5家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7年年度報告的公司啟動紀律處分程序,已對21家公司股票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并將對上述全部公司發出問詢函;已對提出摘星摘帽申請的公司發出問詢函20多份,重點關注的問題包括業績大幅波動、非經常性損益確認、資產減值計量與確認、持續經營能力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