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北京的一場暴雨,導致在北京海淀區科技公司扎堆的后廠村一帶,許多人紛紛“趟水”上班。
然而,這場強降雨還沒有結束。從7月15日夜間暴雨突襲北京至7月17日晚間,不時有暴雨來襲。
官方預報稱,17日中午到夜間降雨相對較明顯,且未來降雨與前期降雨在局部地區可能會疊加。北京全市嚴陣以待,發布今年以來首次暴雨黃色預警,目前暴雨使密云、懷柔、房山等8個區的10個鄉鎮59個村不同程度受災。
面對暴雨來襲,北京怎么應對?2017年底,北京市發布海綿城市建設意見,提到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并提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那么,城市該如何像海綿一樣消納降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業內專家以及從事海綿城市相關項目的企業。目前,企業方面對海綿城市建設給城市帶來的效果比較樂觀,業內專家則認為目前的海綿城市建設還是較難解決小概率的強降水形成城市積水的情況。
來后廠村“看海”
7月17日早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實地探訪北京積水嚴重的后廠村路一帶的科技公司園區。后廠村位于北京西北五環外的西北旺鎮,百度、滴滴、網易等科技公司總部扎堆這里。
記者早上7點半從北京東邊的通州出發,9點一刻來到百度公司旁邊的西二旗地鐵站,也就是一天前的洪澇深水區。此時,雨水相對前一天小,深積水基本消除,后廠村科技公司的上班族們,大多男士穿著T恤、短褲和拖鞋撐傘趟水上班,有女生也穿著拖鞋,路面依舊坑洼。
而從西二旗地鐵站到園區的大多數科技公司,大約還有四五公里的路程,沒有地鐵,上班的年輕人需要到馬路對面換乘公交。
“平時積水主要在西二旗地鐵附近,因為在橋下,地勢低,每遭大雨就積水。”一位地鐵附近小賣部的阿姨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新浪的一位員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平時他上班只需要2小時,7月16日他花了3小時才到單位。“這地方雨天尤甚堵車。”
7月16日的高德積水地圖顯示,北京城區不少路段產生嚴重積水,地圖上顯示了大量“積水事件”。其中,上地東路、回龍觀育知東路、回龍觀建材城東路等路段因積水封路,另外,立水橋、霍營地鐵站、西二旗地鐵站、學院路機動車檢測廠附近也有嚴重的道路積水。
對此,7月16日北京市排水集團啟動特級響應,共出動大、中、小型搶險單元229組,累計出動防汛人員3173人,啟動73座雨水泵站,累計抽升雨水8.99萬立方米。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生態城市研究所所長鄒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城市積水原因分很多種類型,包括城市道路建設施工不好,路本身也是很好的排水通道;另外還有城市局部洼地,一旦暴雨,雨水向洼地匯集,如果內澇面積大容易形成災害,包括造成汽車熄火等情況,想通過一般的城市工程讓洼地不積水不太可能,但是一定不能讓大面積積水造成災害。
海綿城市計劃啟動
今年入夏,全國多地強降雨模式,讓建設“海綿城市”重回公眾視野,2015年國家批復首批16個海綿城市試點,2016年4月份又有14個城市進入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范圍。
2017年底,北京發布《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文件稱,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采取“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
按照文件的時間表,2018年底完成部分具體政策制定,每年選擇一到兩個區域作為市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一家在國內拿下多個海綿城市項目的北京上市公司河北區域負責人胡永濤,他表示,理想狀態下的海綿城市就是為了幫城市消納和利用雨水,但海綿城市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時間過程。
“總體來說,南方城市因為有江河,排水性能好一些,另外抗澇更有經驗。不過,包括北京在內,許多城市都是逢暴雨都出現積水點,但目前城市抗澇多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暴雨之前先運抽水泵到易澇點準備排水。”他表示。
比如胡永濤曾做過河北某地級市的海綿城市一條街道的項目,他認為做好之后,這條街道未來應該不至于形成洪澇。“一條街道大概投入了大幾千萬。”
鄒濤則認為,目前在海綿城市的設計方案中,更多強調的是解決小尺度的大概率事件,對于一般性的大概率的降水可以保證不出問題,但是遇見極端的暴雨天氣,也并不能保證不出問題。“以北京為例,降雨很不平均,一方面是季節性降雨集中,二是北京不同地塊降雨分布也不一,經常出現局部性強降雨。”
對于海綿城市建設,鄒濤表示,一方面建設本身是一個漫長的時間過程,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城市建設已經“積重難返”。
“隨著城市擴張,到處是鋼筋水泥,綠地面積少,或者說能蓄水的洼地結構的綠地面積少,可能城市居民區本身該有的30%蓄水功能,現在都只剩下10%左右,所以一旦出現強降雨,難免形成積水。”鄒濤說。
他表示,“北京是一個建筑密集的地方,相關的公共空間的配套建設也都應該兼顧相關設計,城市公園綠地、小區內綠化的建設都影響城市蓄水的功能。”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