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近日消息,京東旗下的京東數科集團(下稱:京東數科)正式收購聚合支付服務商樂惠的運營主體樂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樂惠)。
10月14日,樂惠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證實該消息真實性。
樂惠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樂惠是京東數字科技的全資子公司。本次收購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行業協同效應,未來將繼續秉持開放共贏的原則,更好服務線下零售生態,增強對零售行業小微企業的觸達能力。
與此同時,《證券日報》記者發現,近年來聚合支付服務商已有多家互聯網巨頭及金融機構布局。作為移動支付“最后一公里”的生意,聚合支付已成為巨頭角逐的另一個戰場。
樂惠為騰訊微信支付戰略合作方
原高管團隊已退出工商注冊
聚合支付,顧名思義就是連接各第三方接入的支付接口,并打造成一個聚合平臺。因此,聚合支付也有一個更為形象的名稱為“第四方支付”。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10月9日,樂惠的運營主體樂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多項工商變更,其中之前的投資人大部分已經退出,變更后投資人變更為京東匯正(天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京東匯正),而京東匯正則是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
記者注意到,根據其工商變更信息顯示,樂惠原高管團隊大部分已經退出,新增甘娟為監事,法人代表程韜仍在職,變更后程韜為執行董事和經理。
公司類型也從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公開資料顯示,樂惠是一家專注于線下小微商戶服務,為其提供聚合支付為主線的一站式云服務企業。
據天眼查顯示,樂惠為騰訊微信支付戰略合作方,專注于為線下商戶提供零成本、快捷、安全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京東數科首次收購聚合支付企業。
早在,今年6月份,京東數科旗下京東匯正完成對哆啦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哆啦寶)的收購,目前哆啦寶的原高管團隊已悉數退出。
而有意思的是,記者注意到,樂惠新增的監事甘娟,同時也是哆啦寶的監事。
有知情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京東金融,在支付領域的布局相比于其他的金融業務更快,依靠與銀聯的合作,京東閃付在線下的NFC支付布局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優勢,通過收購聚合支付的企業,能夠完善線下支付的布局,同時,聚合支付所連接的大量中小微商戶,也能夠成為京東在貸款領域的客戶。”
除京東之外,《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聚合支付領域早已“眾星云集”。
聚合支付領域
早已“眾星云集”
據中國支付網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銀行系和支付機構均有涉足聚合支付,工行“e支付”、建行“龍e付”、民生銀行“一碼通”、以及交行招行等等均有聚合支付產品且在多個城市落地商用,翼支付也推出“錢到啦”聚合支付服務小微商戶,以及京東收購樂惠、哆啦寶,阿里投資收錢吧,騰訊注資盛燦科技等等。
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聚合支付之所以會被巨頭收入麾下,主要是看中其海量的商戶資源和地推能力。”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銀行錯失移動支付發展良機后,對于聚合支付同樣布局、投入,行業一方面發展趨勢很好,另一方面參與者眾多,競爭異常激烈。”
聚合支付起步于2014年,爆發于2017年。對于快速成長的線下商戶來說,需要集中多種場景、多種支付方式,以滿足客戶需求,“聚合”成為大勢所趨。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由于微信支付寶兩大巨頭“互不兼容”,同時銀聯云閃付、以及銀行的入局移動支付,能夠聚合所有支付通道的模式逐漸被商家和消費者廣為接受。相較于其他的支付方式,聚合支付最大的優勢在于其兼容性和流量特征。
派盟咨詢報告顯示,聚合支付的滲透率不斷提高,測算數據顯示,2019年處理交易總金額預計達到40.7萬億元,處理交易總筆數預計達到1331.0億筆。
同時,聚合支付服務商的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兩年間已經增長至數萬家(其中有30%以上為活躍企業)。
“‘聚合’眾多支付方式是未來趨勢,目前支付行業競爭激烈,支付機構更多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而眾多支付方式割裂、不互聯互通,已經成為影響消費者體驗的一大問題。為此,央行在金融科技規劃中也重點提及推動條碼支付的互聯互通,所以,未來一碼支持所有支付工具可以想象,‘聚合’將成為行業通用。”黃大智表示。
08:29 | 天地在線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 |
23:34 |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火鍋巨頭海底... |
23:34 | 老鋪黃金擬配股融資逾27億港元 80%... |
23:34 | 美的集團與海信集團建立戰略合作 ... |
23:34 | 硅料資產布局再收縮 弘元綠能擬轉... |
23:34 | 廣發銀行堅持服務大局 踐行使命更... |
23:34 | 多家A股養殖公司披露4月份銷售數據... |
23:34 | 2458家A股公司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
23:34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 |
23:34 | 防內卷 提升競爭力 | 輪胎產業:突... |
23:33 | 私募證券產品備案量連續兩個月破千... |
23:33 | 年內ETF凈流入額約2500億元 股票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