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冰
隨著上市公司半年報披露,各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以下簡稱“消金機構”)上半年“成績單”也隨之浮出水面。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家消金機構披露了上半年的業績。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持牌消金機構業績普遍下滑,疫情對整個行業影響較大。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認為,上半年消金機構出現業績的壓力,主要與疫情影響相關。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整體看,上半年消金公司出現了資產規模下降、業績增速放緩或下滑的情況。一方面是用戶借款意愿相對減弱,而營銷獲客成本卻持續走高;另一方面則是疫情背景下,部分用戶的收入受影響,使得不良資產風險上升,從而影響機構利潤。”
疫情影響或是主因
由于個別消金機構的業績披露并不完全,從《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的數據來看,招聯消金、湖北消金、杭銀消金、中銀消金、海爾消金、長銀五八消金、晉商消金、錦程消金在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60.23億元、5.5億元、8.86億元、21.3億元、6.803億元、6.28億元、3.1億元、3.7億元。
凈利潤方面,有10家消金機構披露了相關數據。其中,招聯消金上半年實現凈利潤5.78億元,同比下降18%;湖北消金凈利潤0.037萬元,同比下降93%;海爾消金凈利潤0.380億元,同比下降70.33%;杭銀消金凈利潤0.93億元,同比下降19%;晉商消金凈利潤3589萬元,同比增加9.8%;中銀消金凈利潤1.01億元;北銀消金融凈利潤1267.28萬元;長銀五八消金凈利潤1.20億元;錦程消金凈利潤6652.18萬元;尚誠消金凈利潤255.64萬元。
海爾消金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公司場景業務占比有所上升。此外,整個行業受疫情大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所以凈利潤同比有所下降。未來,海爾消費金融仍將致力成為行業里最懂場景的科技金融公司,打造以‘風控+科技’為根本,以大額場景為切入點,以用戶為中心的科技金融平臺。”
資產規模方面,截至報告期末,招聯消金、湖北消金、杭銀消金、中銀消金、海爾消金、長銀五八消金、晉商消金、錦程消金、尚誠消金、北銀消金的總資產分別為920.76億元、85.9億元、173.48億元、312.17億元、94.103億元、123.05億元、69.8億元、72.84億元、123.43億元、70.74億元。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持牌消金機構業績普遍下滑要從兩方面來看:第一是疫情大環境影響較多,疫情期間資產質量下降、催收各工作因停工停產難以開展,這些都成為機構減收的主要因素;第二是受信貸業務流量見頂、客群下沉等影響,隱性共債風險有所上升,再疊加去年以來貸后端管理收緊、線上‘反催收聯盟’規模化及職業化等因素,逃廢債現象有所上升,成為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的毒瘤。”
后來者“虎視眈眈”
業界普遍認為,隨著宏觀經濟的逐步恢復,消金機構的業績也有望回暖。
上半年,為應對市場內外的壓力,多家持牌消金機構在高管層面的調整頗為頻繁。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7家持牌消金機構的15名新任董監高獲批。
此外,今年以來,消費金融領域也面臨著大批巨頭的持續涌入。
4月9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關于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開業的批復;5月29日,重慶銀保監局官網發布關于小米消費金融開業的批復,5月30日,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掛牌開業;8月21日晚間,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發布《關于參與投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公告》,將螞蟻集團申請消費金融牌照一事坐實。
蘇筱芮表示,根據行業生命周期理論,消金行業已逐步從成長期邁向成熟期,市場增長率不高、行業盈利能力下降都是一種歷史的必然,巨頭入場將加劇行業的馬太效應,頭部機構牢牢把控市場大部分份額,中小機構需要從細分領域切入以謀得生存之地。
“雖然疫情等因素使得消金公司業績出現壓力,但作為專業的消金機構,業務數字化和市場化程度高,在中國消費市場不斷擴展的背景下,消金公司依然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新入局的消金機構,股東均為互聯網或金融巨頭,進一步抬升了消金公司的設立門檻。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未來,客群的下沉,業務的開放,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降本增效、提升智能化水平、增加科技‘含金量’將是消費金融業務突圍的關鍵。”
15:26 | 江南布衣“源于雪域 絨于自然”探... |
15:10 | 普洛斯中國一季度運營穩健 |
14:25 | 斯凱奇宣布同意被3G資本收購 預計... |
14:20 | 年營收首破千億元 四川長虹加速AI... |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