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市場震蕩之際,滬深兩市振幅有所收斂,主線并不突出;不過,創業板的表現則相對突出。在這一背景下,價值與成長之間孰優孰劣這一永恒的市場爭辯再起。部分機構認為,當下市場信心尚未完全恢復之際,堅守價值藍籌仍是相對安全邊際較高的現實選擇。不過也有機構認為,站在新時代的起點,代表轉型升級發展方向的成長股已更為看好。那么在當前市場風格“猶抱琵琶半遮面”之際,投資者該作何選擇?且聽機構如何分解。
創業板蓄勢待發
近期成長股迎來久違的“艷陽天”,創業板指數大放異彩。昨日創業板指再度勁升1.34%,收在全天最高點,報1795.69點,距重返1800點僅一步之遙。據統計,在上周滬深兩市分化的背景下,創業板指周漲幅達6.18%,盡顯強勢。凌厲的漲勢也讓“沉寂已久”的成長股再度受到市場的關注。事實上,截至上周,創業板指數已實現了周線“三連陽”,只不過此前的表現并不如上周如此“搶眼”而已。
回顧剛剛過去的2月,A股市場并不平靜,節后的A股市場正由超跌反彈背景下的均衡走向分化。近期,年初以來漲幅較大的大盤股、藍籌板塊再度隨外圍市場出現調整,逐漸“讓位”于以創業板、中小板為代表的中小票。
Wind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月,上證綜指下跌了6.36%,深證成指下跌了2.97%;而中小板指和創業板指則分別上漲了0.76%和1.07%。細分來看,漲幅居前的板塊分別為電子、鋼鐵及計算機,漲幅分別達到3.32%、1.65%及1.14%,而跌幅居前的房地產、非銀金融板塊相應跌幅最大,分別為11.44%和9.88%。由于創業板的強勢表現,板塊內個股也出現了明顯的資金聚集趨勢。
從北向資金的動向來看。春節后的8個交易日,滬港通資金總體呈現出凈買入和凈賣出互現的局面,2月28日和3月2日分別凈賣出6.60億元、8.75億元,昨日,滬港通再度出現了12.74億元的凈賣出。相比之下,同期深港通節后則連續6個交易日呈現凈買入,僅近兩個交易日出現小幅凈賣出,金額也均未超過2億元。從標的來看,最近7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凈買入前五的個股為貴州茅臺、大族激光、海康威視、中國平安(80.60-2.54%)和格力電器,其中兩只為中小板股票。
業內人士表示,從配置的角度來看,當前創業板中估值和成長性良好的標的已是主要調倉方向。未來資金將重點觀察市場風格轉換的情況,在市場出現低位啟動的新熱點時,將逐步調整前期收益較大的大中市值股票轉換為跌幅較大、低估值的中小市值股票,實現組合的貝塔輪轉。
風格切換引關注
2月以來,A股市場出現風格轉變跡象,沉寂了近兩年的創業板開始在市場的波動中脫穎而出。芯片、網絡安全、區塊鏈等中小創科技板塊輪番表現;概念方面,隨著“獨角獸”概念的升溫,創業板指近期更是“炙手可熱”。
隨著近期創業板的收益風險比上升,不僅北向資金陸續加倉成長股,部分國內資金也在強勢股的調整中逐漸挪騰至創業板,易方達創業板ETF在此前的市場下跌中就曾出現份額大增的情況。這顯示出相較以往,資金對成長板塊已表現出了更大的熱情。
不過,出于對外圍市場、風格切換等不確定性風險的規避,投資者整體市場參與程度仍不算高,全市場日均成交金額也依然維持在低位,“價升量縮”的特征非常顯著。自A股1月底出現快速回調以來,市場從此前快速的“一致預期”正逐漸轉變為“預期模糊”,而越來越多的跡象正在指向短期內市場分化仍將持續。在此背景下,價值與成長之間孰優孰劣這一永恒的市場爭辯漸起,風格切換已再度成為機構關注的焦點。
針對近期成長股的反彈,西南證券樂觀地表示,成長股的春天有望再次到來。該機構指出,當前成長股的反攻,來自于基本面與催化劑的共振。一方面,經過一年多的估值消化,成長股的估值已經回落到合理區間,而一些個股的估值與增速已經不輸于白馬股;另一方面,春節以后一些政策上的變化,成為觸發成長股上漲的催化因素,投資策略上已可以積極擁抱新興產業龍頭。
不過,從歷史數據來看,廣發證券(14.66-0.54%)則認為,市場在急跌后一般會帶來短期的風格切換,因為急跌會使得投資者對于之前的市場邏輯產生一定的懷疑,不過卻很少帶來中期風格切換,因為市場急跌很難直接左右中期風格邏輯(如流動性、盈利估值匹配)。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市場主流投資機構配置確實有部分向科技類股票和中小創傾斜,但幅度并不大,持股結構仍以藍籌為主。相對與主板而言,創業板因前期跌幅較大,估值相對較低,向上的收益高于向下的風險,吸引力逐步增強。但風格轉換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雖然創業板的性價比在提升,但這是一個反復磨底反復確認的過程。
分析人士指出,風格轉換是結果不是原因。2017年之所以出現行業龍頭跑贏小市值公司、價值跑贏“成長”、周期跑贏“成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龍頭公司、“價值”類公司和“周期”類公司的盈利出現拐點,而這些公司估值又在相對底部。況且,很多人所謂的“成長”就是小市值公司,這些公司是否具有成長能力值得商榷。現在能做的是去判斷相關上市公司未來的盈利,而不是猜風格。市場看似混沌,不過分化取代均衡的態勢較為明顯。分化格局能否延續還需進一步考量,亦不排除風格再度切換至權重板塊的可能。
短期結構性機會占優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創業板大漲的帶動下,市場人氣有所回升,但板塊輪動較快,僅有科技題材股有所持續。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對于A股市場后續走勢開始產生疑問,包括上證50指數等權重板塊自2016年2月以來的長期上行趨勢是否就此逆轉?市場的快速回調是否已經見底?短期該如何進行操作?
從基本面來看,中信證券(17.34-0.23%)表示,中國宏觀資本回報率的回升是個3-5年的中期趨勢,資本開支周期的重啟只是時間問題,最終中國經濟有韌性的預期將會重新蓋過悲觀預期。在上述邏輯確立之前,階段性產生“寬貨幣+緊信用”的政策組合預期料會導致輕資產高周轉的虛擬經濟(傳媒、計算機)、新興成長行業(5G、芯片、新能源車)以及熱門主題(區塊鏈等)階段性明顯跑贏周期金融和地產,而必選消費龍頭依舊會被繼續當作底倉配置。而這一邏輯確立后,預計傳統制造業龍頭和金融將重新開啟重估,優質成長股也將延續上升趨勢,風格亦將趨于均衡。
中金公司(15.04-1.05%)認為,在可比估值的前提下,經濟增長預期,利率及流動性水平,以及風險偏好變化是導致市場風格發生切換的主要原因。相對應地,市場在過去一周出現的變化主要因為前期的加速回調使得部分業績較實的成長龍頭估值回歸合理區間,近期公布的部分經濟數據使投資者對經濟增長預期發生邊際變化,短期流動性較為寬松使債券市場反彈,而監管對四新的支持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以上各因素綜合影響使得市場風格發生短線變化。而風格的長期變化將依賴于以上因素是否能進一步得到印證,以及公司盈利和估值能否匹配。
從交易的角度出發,該機構進一步指出,市場風格長期趨勢的背后原因是經濟基本面長期趨勢的穩定性,而經濟數據短期波動更多導致風格的短期波動,或是階段性均衡。因此,投資者在當前無需將過多精力放在風格的判斷上,應專注于根據估值和盈利的匹配程度自下而上挖掘個股機會,等待后續各因子的進一步確認。后市指數層面預計波動空間不大,市場或以結構性機會為主:資金總量與分布情況決定市場后續演變方式。目前,兩市日均成交維持在四至五千億水平。在存量博弈的整體資金環境不發生大幅變化的情況下,市場整體走勢和結構性特征主要依賴于成交的分布情況。伴隨著創業板指等板塊的活躍,成交分化度指標本周出現了一定回落,但整體仍處于中樞之上。由此來看,指數層面的波動空間可能不會太大,市場短期仍將以結構性機會為主。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23:48 | 外骨骼機器人“出圈” 上市公司助... |
23:48 | 記者觀察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 |
23:48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成績單”出爐...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