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創業板指數加速大陽沖上年線半年線,上周我的周評《下周是創業板的試金石》結論已清晰地描繪出。隨著周五創業板指數的大陽突破,創業板指數本周已大漲4.77%。這是創業板指數連續四周收陽,已完全收復1月末2月初快速下跌的失地。更為關鍵的是,創業板指數本周正式站上的60周技術均線,是一條長期趨勢性均線。追溯到2015年8月末,彼時創指是第一次跌破該均線,數周后收回,但到2016年1月初,在熔斷新規的影響下被再次跌穿,此后甚至再也沒有觸碰過。越過60周均線,意味著創業板指數已開始了進攻2386點之旅,這個點位也是2016年初的60周均線的位置。
是什么使創業板突然強大了起來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予以分析。
一是大盤是不是不再強大?相比于創業板指數,大盤本周確實弱極,但仍漲了1.62%。從整體上看,大盤已橫向整理了三周,目前指數的位置處于最高點3587點與3062點的中分區域,看起來好像是弱極。但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在創業板指數去年跌幅達10.67%的時候,大盤漲幅達6.56%。也就是說,去年的大盤股與小盤股是格格不入的。正是這種剪刀差,使得股市很久以來處于一個并不正常和不健康的狀態,很多中小投資者是沒有獲得感與幸福感的。要改變這種現象,一方面要讓創業板上市公司提升業績與加強分紅,另一方面要讓投資者愛上創業板好公司并取得交易性收益。而今年,在創小板公司年報普遍預增的格調下,尋找好公司找出價值洼地,以作為投資標的,就真的開始了。另一邊,兩大消息面直指以金融板塊為首的大藍籌,一是銀監會首提降低商業銀行的撥備率等監管標準要求,二是國資委首提加強市值管理。我認為,前者是銀行層面的真正大利好,無論是從利潤、稅收,還是從流動性與資產負債表結構,都具備本質性的改善,進而可以演進到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全面利好。后者,則是對于以大國資為主要股東的主板上市公司,以市值管理來適度地穩定大盤指數,達到中國股市的重點突出、平衡發展。
二是美方貿易新政是不是可行?歷經一個多月口水的特朗普貿易新政,最終還是于本周五凌晨以特朗普簽署了關稅公告而告一段落。公告決定,對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加拿大和墨西哥暫時得到豁免。此舉已掀起軒然大波。事實上,1月末全球股市的直線下滑,與美聯儲新任主席鮑威爾的加息政策以及特朗普的挑起貿易戰的苗頭,是有直接關聯的。但是,當周五凌晨真的簽署了關稅新政之時,美股反而異常的平靜,且出現了反彈,其中納斯納克指數也即將率先再創歷史新高。我認為,貿易戰本周已暫告一段落,是利空的首次出盡,但后面隨著對抗戰的升級,特朗普應該還有進一步的地方保護措施,全球股市仍會有多次為之顫抖。但是,特朗普穿的是新鞋走的卻是老路,中國則可以不屑一顧。中國是資源大國,并不完全需要靠打貿易戰來刺激經濟,且在新時代早已在走一條外聯與內生消費互動的道路,比如,加強粵港澳大灣區、上海自由貿易港等的建設,以及將雄安新區提升為千年大計,就是一大明證。
三是創業板中放入一條“大鯰魚”。十九大報告是這樣描述科技創新的目標的,“從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所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領域科技創新,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這是我們提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出發點。大科技公司并不是全在創業板,但是創業板公司中有很多科技成長型好企業,所以我在這里姑且將科技型上市企業統稱為創業板公司。在走向資本市場強國的路上,中國股市必須容納一大批標志性的高科技標桿公司。剛剛進入到2018年,360的回歸與富士康的快速過會,可以說是重大的風向標。然后,又有“獨角獸”企業即報即審的鼓勵措施,將四大產業中列為“獨角獸”出沒的地方,即生物科技、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獨角獸”并不是特指幾家公司幾只股,而是一個新名詞新稱謂,它代表著大科技的方向。現在,將創業板中放入幾只“獨角獸”,猶如往魚群中放一條鯰魚,于是一缸魚全被帶活,長期來昏睡過去的創業板個股,由此也全線復活了。科技股的春天,其實剛開始,繼續低吸,減少高拋行為。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