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會玲 見習記者 許偉
近日,有中小店主向《證券日報》記者反映,遭遇了唯品會要求與愛庫存(現“夢餉集團”)的“二選一”困境。十年前,3Q大戰成為最經典的“二選一”案例,十年間,“二選一”在互聯網領域開始下沉。
令人困擾的“二選一”
服行業老兵馬明(化名)擁有線下生產線,也在線上開展售賣。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他的服裝品牌主要在唯品會和愛庫存兩個平臺銷售,其中唯品會占大頭,“唯品會的銷售額可以做到大概1000萬左右一個月,愛庫存大概在400萬-500萬一個月。”
因為工廠并不大,品牌知名度也不高,馬明選擇了主攻特賣渠道。在他看來,唯品會是做日銷,愛庫存主要靠每個月的活動檔期制來進行銷售。唯品會上產生的滯銷產品,可以通過愛庫存消化掉庫存壓力。這兩個渠道,剛好能夠互相輔助,讓他賣出更多服裝。
馬明表示“唯品會上的銷售額高,但是退貨率也高,基本上在30%-40%之間,且退貨周期長,這些在唯品會產生的積壓在倉庫的尾貨,可以通過愛庫存清掉百分之七八十,緩解庫存壓力。”
但是平臺間的“二選一”打亂了他的經營計劃。7月初,唯品會的商助(管理品牌和平臺之間對接的助理)聯系到他,并告知他的品牌不能在愛庫存上線,“如果要上(愛庫存平臺)的話未來的資源就沒有了,剛開始是暗著說,后來變成了明說。”
馬明嘗試“在風頭過了之后”重新在愛庫存上架。“但是在品牌預告發出的第一天,就被(唯品會)抓到了。”馬明這才意識到,并不是兩邊上架的產品品類不一樣就可以,是品牌只能出現在一個平臺上。
權衡再三,馬明選擇了唯品會,“畢竟銷售額更大嘛。”但是結果顯而易見。“我們在唯品會的銷售額目標今年定在1.2億元,如果有愛庫存,我們可以足額備貨,我可以提前把1.2億的貨全部做出來。現在沒有了愛庫存,唯品會平臺原定的量只能縮減到9000萬左右,不敢提前備貨出來,因為沒有人接盤了。”馬明如是表示。
除了“賣貨的”,“帶貨的”也受到了影響。小艾(化名)是一名個人形象培訓師,女性穿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她擁有固定的粉絲,形成了穩定的線上社群。小艾表示:“因為我有很好的選款能力,結合主打大牌特價的愛庫存的貨源,能選出來幫到我的學員粉絲”。但是最近,小艾明顯覺得工作受到了限制與干擾。“從過去有充足的服飾供應到現在只能挑著購買,感覺很別扭。因為沒有持續的高質量的貨源,很多穿搭方案是無法實現的。”
流量之爭或為關鍵
與尚未上市的愛庫存相比,在美上市的唯品會顯然體量更大。11月中旬,唯品會披露了其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唯品會凈營收達232億元,同比增長18.2%;在非通用會計準則下,實現歸屬股東凈利潤為14億元,同比增長15.2%。至此,唯品會已保持32個季度連續盈利。在經營數據方面,第三季度,唯品會GMV總額突破383億元;其活躍用戶數量超4340萬人,同比增長36%;總訂單數量達到1.73億單,同比增長35%。
唯品會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沈亞表示:“2020年第三季度,我們取得了強勁的財務和運營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們新、老客的留存率均有所提高。目前,在新客獲取和用戶留存方面所展現的積極勢頭,將繼續推動公司的增長和盈利。”
而愛庫存創辦于2017年9月,并于2020年8月全新升級為夢餉集團。2019年9月,平臺月銷售額突破10億元。目前,平臺已覆蓋全品類商品,累計幫助品牌商家銷售商品超過2.5億件。截至目前,平臺已為超200萬店主提供創業創收機會并吸引上萬商家入駐。11月中旬,愛庫存(夢餉集團)宣布了獲得C輪融資的消息。
在馬明看來,唯品會要求“二選一”的原因主要在貨源。“唯品會收取的傭金很高,30%的傭金在行業內應該是數一數二了。這會導致我們在唯品會上的售價會高于愛庫存,同一個品牌同一個東西,價格不一樣,這可能是唯品會擔心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電商零售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強制商家“二選一”是平臺通過不正當競爭手段分配流量的一種方式。唯品會目前是有進行線下布局的,這樣能夠和線上電商形成互補,獲取用戶增量。對于唯品會這樣具有一定規模的先發企業,新獲客的成本是高昂的。但是在愛庫存銷貨的,是擁有一定私域流量的小店主,在流量成本上,愛庫存是更有成本優勢的。此外,“二選一”爭奪的是入駐品牌,品牌是吸引消費者選擇電商平臺購買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電商的“人、貨、場”邏輯中,有了貨源優勢,吸引更多的用戶,“人和場”的優勢也自然會體現出來。
11月份,市場監管總局起草了《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
愛庫存方面有關負責人在回應《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即將出臺的監管政策感到非常欣喜。希望看到互聯網行業更加健康有序地運營,中小型平臺受到保護,商家不再任人宰割。然而,截至目前,愛庫存平臺上的商家仍然在被迫“二選一”,沒有得到緩解。在此,我們也呼吁有關部門能夠加大相關規定落實的力度。
截至發稿,唯品會方面尚未就《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進行回應。
(編輯 才山丹)
11:40 | “7天5板”牛股突發利空,開盤跌停... |
10:58 | 穩進提質繪新篇 中誠信托2024年報... |
10:46 | 淘寶閃購上線6天:外賣單日訂單量... |
23:49 | 4家上市車企一季度凈利潤占板塊逾... |
23:49 | 第137屆廣交會閉幕 創新拓寬多元市... |
23:49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上市公... |
23:49 | 童顏針變強心針 江蘇吳中業績創近5... |
23:48 | 5月份券商金股漸次登場 科技、消費... |
23:48 | 首只險資私募證券基金重倉股揭曉 ... |
23:48 | 4月份私募機構調研熱度攀升 電子與... |
23:48 | 衍生品工具創新不斷 期貨市場持續... |
23:48 | 今年以來多地清退失聯、空殼小貸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