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憲超
吉林省,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儲備糧基地。吉林省,有新中國第一個汽車制造廠,有中國最大的軌道列車生產基地,有新中國第一家電影制片廠……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東北。近年來,吉林省各級政府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吉林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統領,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如今的吉林省經濟正在發生積極變化。2020年,吉林省主要指標在東北地區領先、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位次前移。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4%,增速居全國第20位,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好水平。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中華民族踏上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
值此重要時間節點,近日,吉林證監局局長李立國接受了證券時報記者專訪,回顧吉林省資本市場近年來發展經驗和成績,展望下一階段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思路和藍圖,以此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高度重視黨建工作
探尋黨建與業務融合新路徑
證券時報記者:我們即將迎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吉林證監局一直都十分重視黨建工作,請介紹一下吉林證監局在將黨建落實到行動上、融入到工作中,有哪些好的做法和經驗?
李立國:吉林證監局始終高度重視黨建工作,積極探尋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新路徑。我們的探索實踐可歸納為“1112”:即抓住1個責任,把握1個關鍵,做好1篇文章,強化2項保障。
一是牢牢抓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吉林證監局黨委站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高度,發揮吉林證監局黨建工作領導小組中樞功能,加強對黨風廉政建設的統籌謀劃;發揮制度的保障約束功能,壓實“一崗雙責”,持續“明責”,推動“履責”、“盡責”,不斷健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機制。
二是準確把握“全面、從嚴”這個關鍵。開展“傳承東北抗聯精神等黨日活動,組織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和廉政自律承諾書,抓緊抓實理想信念教育和日常廉政教育。發現問題及時談話提醒、函詢核實、警示誡勉,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全面”、“從嚴”融入到黨建工作全鏈條,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黨的建設。
三是努力做好“融合、結合”這篇文章。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謀劃業務,深刻領會資本市場政治屬性的內涵,站穩資本市場監管的人民立場,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本市場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謀劃推動工作的根本遵循,自覺把一線監管和服務發展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中認識和把握。將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與轄區資本市場發展規律結合起來,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與政治執行力,真正把黨的決策部署轉化為實打實的工作業績。
四是持續強化“作風建設”與“政治建設”兩個保障。一方面,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將2020年作為吉林證監局“作風建設年”,深入排查作風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壞節,推動形成“務實、主動、高效、清廉”的工作作風。緊扣轄區實際開展調查研究,召開座談會,認真傾聽市場各方聲音,積極汲取群眾智慧,提高群眾滿意度。另一方面,我們將2021年作為“政治建設年”,在政治意識、公權力意識、規矩意識三個層面齊發力,自覺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落實到資本市場監管的各方面各環節,把資本市場工作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大局,強監管、強監督、強紀律,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
多措并舉謀發展
助力區域經濟振興
證券時報記者: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以來,市場生態有了明顯改善。在這樣的背景下,吉林證監局如何推進各項改革任務?現階段,吉林省資本市場總體發展和運行情況如何?
李立國:近年來,吉林證監局貫徹“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監管理念,防風險、強服務、促發展,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助力吉林經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一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目標,大力推動企業上市。2020年,吉林轄區實現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6家,創造了1998年以來的最好成績。二是以提高質量為重心,著力推動上市公司再融資和并購重組。鼓勵轄內上市公司用好用足政策,支持公司借助并購重組盤活存量、轉型升級、做優做強。三是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專業服務能力為重點,著力引導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服務地方經濟。通過股債承銷、ABS(資產證券化)、財務顧問等專業化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支持期貨公司深入推進“保險+期貨”業務開展,更好地服務“三農”。四是以促進創業創新為要義,有效發揮私募股權基金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五是以凈化生態為導向,依法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僅2020年,我們就查處了8起違法案件,對19名責任主體作出處罰,并依法對2起案件中的4名責任主體進行刑事移送。
隨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吉林資本市場態勢良好,市場主體量質同升,市場韌性不斷增強,市場活力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樞紐作用日益顯現。
證券時報記者:當前,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正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脈,是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振興發展離不開金融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強有力支撐。吉林資本市場應該在哪些方面發揮自身作用,助力吉林省新一輪振興?
李立國:吉林要振興,金融必須同頻共振。近年來,得益于吉林省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成果顯現,吉林資本市場厚植農業、醫藥、高端裝備、航天科技等特色及新興產業,持續推進轄區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但同時我們也看到,風險防控和可持續發展任務依然艱巨,必須要保持清醒頭腦和憂患意識,力爭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一方面,進一步提升服務意識,做深做細,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一是持續加大優質企業上市推動力度。落實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要求,立足省內特色優勢領域,發揮合力,配合好轄區各地各部門實施上市驅動工程。二是夯實市場基礎,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督促公司完善治理,用好再融資、并購重組政策,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轉型升級。三是充分發揮私募股權基金直接融資作用。鼓勵私募基金投小、投早、投科技,推動科技、產業與資本的高水平循環。四是持續提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本實力和專業服務能力。壯大資本實力,提升定價、研究專業能力,提供有深度、有價值的服務。五是積極推動“保險+期貨”業務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立足農業大省實際,推動玉米、大豆、生豬、雞蛋等品種“保險+期貨”業務多點開花,形成以點帶面、全面突破的新格局。
另一方面,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是吉林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軟實力。堅持“建制度”,增強監管執法效能,扎實做好風險監測和應對處置,壓實各類市場主體責任,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場風險。堅持“零容忍”,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持之以恒做好投資者保護工作,以嚴監管促發展,以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搶抓歷史機遇
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創歷史新高
證券時報記者:從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吉林資本市場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怎樣的特點?
李立國:截至去年底,吉林轄區新增上市公司數量、直接融資總額均居東北三省一區首位,并創歷史新高,具體呈現幾個特點。
一是市場直接融資功能顯著提升,融資總額大幅增長。去年,吉林轄區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515.20億元,同比增長74.74%,位居東北三省一區首位。其中,上市公司再融資(含并購重組)涉及金額272.07億元,達到近5年最好水平。
二是市場基礎進一步夯實,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進一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吉林轄區上市公司收入、凈利潤均實現正向增長;現金分紅金額50.34億元,同比增長73.11%。頭部公司突出,6家公司盈利邁入10億元大關,10家公司市值達100億元以上,其中,2家公司市值達500億元以上。
三是證券期貨經營機構中介服務功能凸顯。去年,吉林轄區證券公司通過財務顧問服務幫助企業融資16.53億元;4個“保險+期貨”玉米品種試點在吉林省順利落地,覆蓋規模達3萬余噸。
四是市場交投活躍度進一步提高,證券交易額增速穩步增長。去年,吉林轄區證券交易額為5.45萬億元,同比增長44.19%,高出全國增速6.81個百分點,在東北板塊居首位。
五是多層次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奧來德順利上市,實現了吉林轄區科創板零的突破。近年來,吉林轄區科創板、創業板、主板、股轉系統、區域股權市場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擴容,后備資源潛力可期。
當然也應該看到,吉林省資本市場也存在市場主體規模偏小,總體盈利能力不強,優質上市公司較為稀缺,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資本實力不強,個別領域風險尚未完全出清等現實狀況。隨著資本市場各項改革舉措的落地,在證監會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將發揮屬地優勢,緊抓政策機遇,堅決貫徹“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方針,堅持“四個敬畏、一個合力”監管理念,保持正確方向,凝聚各方合力,助推吉林資本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服務地方經濟“騰飛”、“啟航”。
證券時報記者:自吉大通信在2017年1月23日登陸深圳創業板之后,吉林省曾一度連續3年多無新增A股IPO公司。但是自2020年以來,吉林省新增IPO和過會企業數量明顯增加,科創板上市公司也實現了零的突破。吉林企業IPO給人一種突然爆發的感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李立國:2020年,吉林省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6家,吉林資本市場發展取得可喜成績。按照我們的理解:
一是得益于以注冊制改革為代表的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東風。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高度重視并寄予厚望,證監會以注冊制改革為核心和牽引,全面推進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推動出臺了一系列關鍵制度創新,為吉林轄區企業上市創造了機遇。
二是得益于吉林省委省政府對企業上市工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吉林省舉全省之力推動企業上市工作,相繼出臺了《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深化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進一步推動企業上市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統性綱領文件。從方向引領、機制保障、政策扶持和環境營造等方面持續優化上市環境,增強企業上市信心,鼓勵企業規范運營,搭建起支持企業上市發展的“四梁八柱”。
三是得益于吉林省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成果開始顯現。隨著吉林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吉林省正處于歷史上升期,不少“硬科技”和創新創業企業成長加快,越來越多的“四新”企業主動擁抱資本市場,進一步夯實了吉林省企業上市發展的基礎。
證券時報記者:吉林證監局一直認真貫徹落實中國證監會部署,大力推動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那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吉林省在充分發揮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價值和作用上,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李立國:2020年,吉林省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成果豐碩,通過資本市場融資515.20億元,同比增長74.74%,在東北三省一區排第一位,全國第22位。從融資主體看,上市公司融資294.15億元,新三板掛牌公司融資4.05億元,其他公司融資217.00億元;從融資類型看,股權融資243.70億元,債權融資271.5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證監會黨委決策部署,進一步增強與吉林各方的合力,通過推動優質企業上市掛牌,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依法合規發展區域股權市場等舉措,持續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轄區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與水平。
嚴格落實“零容忍”方針
懲處違法行為絕不手軟
證券時報記者:在防范化解資本市場風險,打擊資本市場違法行為,落實“零容忍”方針等方面,吉林證監局有哪些好的經驗可以分享?
李立國:近年來,我們立足監管本位,聚合力、強監管、控增量、化存量,持續推動吉林轄區資本市場風險化解。
一是重點推進化解上市公司風險。聯合吉林省金融局,通過工作專班,發揮監管職能優勢和地方政府屬地優勢,廣泛采取資金、財稅等多種措施,2020年已化解5家公司風險,力爭2021年再化解3~5家重點公司風險。持續推進股票高比例質押公司數量壓降,采取約談、延伸檢查股東、現場督導等方式壓實大股東主體責任,消化存量,2020年股票高比例質押公司數量壓降了3家,2021年力爭將高比例質押公司從年初9家壓降至7家以下。分類處置上市公司資金占用違規擔保風險,按照“給時間、真整改”的原則,已推動4家公司解決違規擔保金額合計41.70億元,1家公司解決資金占用金額7.73億元;后續將督促存在違規擔保余額的1家公司限期解決。妥善處置退市風險,嚴厲打擊通過財務造假、利益輸送等方式惡意規避退市的行為;協調地方政府等相關部門,推動觸及退市條件的兩家公司平穩退市。
二是有效防范證券期貨行業風險。緊緊圍繞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督導轄區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提升合規風控意識和治理能力。同時,完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轄區重要機構、重點業務、重要風險領域的動態監測和穿透式監管,確保穿透到底層資產,及時發現、快速化解風險隱患。到目前為止,吉林轄區在機構監管領域未發生一起重大風險事件。
三是履職擔當,扎實推進私募基金風險防范處置工作。會同地方政府部門全力落實相關工作部署,建立健全部門聯動、央地協作的風險化解處置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私募基金明基實儲、資金池、挪用侵占、自融自用等風險摸底排查,聯合檢查、協同執法,分類施策、精準處置,嚴控私募基金增量風險,穩妥化解存量風險,推動私募基金行業回歸本源。
四是多點發力防控債券違約風險。透過風險監測預警,緊盯重點發行人動態,摸排掌握風險底數。會同人民銀行、地方國資委等部門建立風險防控處置協作機制,強化信息共享和監管協作。與此同時,著力優化債券違約風險市場化處置方式,暢通資金籌措渠道,多措并舉指導發行人、協調相關主體妥善化解兌付風險。在檢查執法環節,堅持“零容忍”,嚴厲查處“逃廢債”等違規行為,堅決維護債券市場秩序。
需要強調的是,在全力打好風險防范化解攻堅戰、持久戰的同時,吉林證監局嚴格落實“零容忍”方針,懲處違法行為絕不手軟。2016年以來,共對相關市場主體采取55項行政監管措施,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6件,對4家上市公司、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1家期貨公司、3家私募機構、1家法人機構、49名自然人作出行政處罰,對3人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罰沒款合計1528.91萬元,這些措施有效凈化了市場環境,進一步營造了轄區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
12:07 | 全球化戰略與合規挑戰平行主題論壇... |
11:38 | 規范運作、提升質效 河北上市公司... |
11:10 | 國家發展改革委:不斷完善穩就業擴... |
09:26 | 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重啟后首家適... |
23:42 | 金河生物上半年營收凈利均創歷史新... |
23:42 | 三暉電氣子公司斬獲機器人設備銷售... |
23:42 | 量子之歌決定收購Letsvan剩余全部... |
23:42 | 海外市場頻傳捷報金城醫藥國際化提... |
23:42 | 緊抓發展契機 杭氧股份加強氫能業... |
23:42 | 道道全上半年扣非凈利潤同比大增逾... |
23:42 | 著力完善小家電生態體系 比依股份6... |
23:42 | 蘋果首次關停中國直營店 手機廠商...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