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年多的碰撞、磨礪,再融資新規正透過細微之處改變著A股定增市場生態。
據統計,今年年初至今,共有227家公司實施了定增方案,合計募集資金3527.45億元。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組數字既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一方面,再融資新規去年落地后,釋放了上市公司的融資壓力,大批公司啟動方案并在今年逐步完成,僅半年時間募資家數已接近去年的三分之二;另一方面,合計募資金額卻并未同步放大,當批文不再難拿,市場開始發揮篩選能力。
一個積極變化是,此前一波三折的定增引入戰略投資者(下稱“戰投”)選項也在今年悄然落地,多家公司的類似方案獲批。有投行負責人表示,隨著越來越多案例出現,適用戰投選項的邊界也逐步清晰,這將進一步豐富定增市場,助力更多上市公司增強產業鏈上下游的結盟,有利于公司做強做大。
平均募資額下降明顯
“實施定增的公司較多,合計募資金額卻偏少,說明今年上市公司平均定增募資金額在下降。”上述投行負責人表示,導致這一結果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小額快速定增發行便捷,頗受公司青睞;二是有些定增募資不達預期,也壓低了市場平均募資額。
兩種原因導致的結果,被視為定增融資愈發市場化。
“定增能不能成功,關鍵已不是監管批不批,而是市場認不認。”上述投行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定增募資不達預期的案例頻頻出現,而定增審核節奏依然很快。
東方國信6月7日披露定增發行結果顯示,公司按照7.88元/股的價格,發行1.02億股股份,募集資金8億元。而此前披露的定增方案顯示,公司計劃發行不超過3.17億股股份,募集不超過18億元資金。
類似的案例并不少見。在今年以來發行完成的定增中,已有數十起出現募資規模不達預期的情況,有些缺口在幾億元,多的可達十幾億元。
某主板上市公司的董秘表示,現在拿到定增批文已經不是最難的,壓力反而集中在發行環節,為了能盡可能地達到募資目標,對機構路演、傳遞項目價值等操作必不可少。“知名大公司定增份額都是搶著要,其他公司可就難了。”
“在符合再融資基本要求的基礎上,監管對定增尤其是市價定增的審核明顯趨于程序性,讓絕大部分方案都有機會放在市場中供投資者選擇。當項目足夠多的時候,資金就會思考哪些項目是可以投的、哪些不行,市場選擇的區分度自然就出來了。”上述投行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來看,政策的效果很明顯。
戰投選項界限漸明
除了定增節奏漸趨市場化,去年備受關注的戰投選項也在今年出現了新的變化,多個案例陸續落地。
中成股份6月8日披露定增發行報告書,甘肅建投、兵團建工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包攬了公司募資2.5億元的定增方案。此外,先導智能引入寧德時代作為戰略投資者、德邦股份引入韻達股份作為戰略投資者的定增方案也都順利實施。
“戰投”這一表述在2020年的定增市場中備受關注。2020年2月14日,證監會發布實施再融資新規,對多項核心條款作出調整,其中最為市場關注的創新點,是“引入戰略投資者”選項——符合該選項的投資者,可享受“鎖價八折”,但限售期為18個月。這無疑有利于鼓勵長期投資資金入場參與定增。
該新規推出后很快獲得上市公司和機構追捧,宣布引入戰投的預案明顯增多。然而,由于“戰投”標準表述過于模糊,可能存在套利的空間,于是監管層在審核環節趨緊,以至于后來多數鎖價定增方案改弦易轍,以市價定增結束。
如今,先導智能、德邦股份等多個鎖價定增案例在今年上半年落地,意味著“戰投選項”重新啟用。
“從現有案例來看,延長鎖定期、有產業協同性、參與經營管理是基本要求。”有投行人士如此分析。
首先,是鎖定期延長。再融資新規要求戰投“18個月限售”,而先導智能、德邦股份的定增方案中,寧德時代、韻達股份均延長持股鎖定期至36個月,相當于在新規要求上翻了1倍。
其次,派駐董事。上述監管問答要求,戰投應委派董事實際參與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在德邦股份的定增方案中,韻達股份明確將提名一名非獨立董事。
再次,戰略協同。監管問答要求,戰投應具有同行業或相關行業較強的重要戰略性資源。寧德時代、韻達股份均為與公司能形成協同的產業龍頭,從其表述來看,能夠提供的戰略資源也經得起推敲。
定增市場步入良性循環
“現在定增市場進入了良性循環,項目質量優劣受到的待遇差別很大,不同的投資者也面向不同的市場,這是我們愿意看到的。”有專注定增市場的投資人士表示。
該投資人士解釋稱,在定增市場里,要想讓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首先要劃清市場界限,讓持有期較短的投資者與有短期融資需求的公司對接,加快這一市場的節奏與效率,幫助這類公司便捷高效地獲得發展所需資金;對于謀求獲得長期資金的公司,可以向其提供“鎖價”定增等工具,但需要資金方與上市公司形成協同,規避簡單粗暴的制度套利。
制度搭建完畢,理性的市場參與者自然會尋找最優投資機會,從而形成市場力量,促進定增項目優勝劣汰。
有專家表示,讓市場決定哪些公司能夠融到錢、哪些不能。如果一家公司的發展前景不被市場認可,那它再融資就發不出來,沒有資金助力其繼續做大。反之,前景廣闊的公司能夠募集更多的資金,實現更好的發展,這就是市場在優勝劣汰。
“過去定增市場與政策關系很大,政策松綁定增規模就快速膨脹,政策收緊規模就會萎縮。這種周期性的規模變化與企業融資需求并不匹配。現在,定增市場正跳出‘忽冷忽熱’的周期變化,真正與企業融資需求相適應。今年上半年不及預期的定增規模就是這一變化的外在表現。”該專家表示,預計這一趨勢在下半年將進一步延續。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